长清区作为济南主城区之一,努力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上勇挑大梁、走在前列。
济南市长清区区长王士强代表区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
1月8日上午,济南市长清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济南市长清区区长王士强代表区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
回望过去的2024年,长清区砥砺奋进,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推动经济全面回升向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长清区作为济南主城区之一,将应势而为、聚势而进、乘势而上,努力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上勇挑大梁、走在前列。
石晟绮 济南报道
聚焦工业强区
聚力产业焕新
今年,长清区将以“项目提升年”为总牵引,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集群,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开创长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和6%以上。
“我们要围绕‘2+2’产业体系,推动新兴产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以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长清区区长王士强表示,2025年,长清区将继续聚焦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装备及零部件、主导产业、网络视听、文旅康养四项主导产业,同时推动建筑行业及压力容器行业两个优势产业不断增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校企共建创新平台,争取全年备案市级重点实验室5家,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2%。围绕产业链构建人才链,鼓励政校企共建人才培养体系,扩展招才引智渠道,打造济南西部人才高地。
进一步做大做强济南经济开发区,对标高标准、高水平,进一步强化创新策源、优化空间布局、完善服务配套,打造良好产业生态,加快形成更具影响力的产业引擎。持续擦亮“大学城·简至成”品牌,创新推进“开工许可一件事”“园区事园区办”等服务举措,创优“谷小二”团队服务模式,为企业发展、项目落地、人才引进提供“一站式、一体化、零距离”的优质保障。不断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更多管理权限向园区下放,健全完善科技创新、投融资、担保等平台,持续不断增强动力、激发活力。
聚焦四大片区
聚力能级提升
“推动四大片区成形起势、重点突破,带动全域高质量发展。”王士强介绍,长清区将围绕片区功能定位,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合理配置,统筹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高铁片区已基本成形,下一步重点要引人聚人、导入产业,改善周边环境,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着力谋划一批生活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加快汉云谷绿色金融总部、国潮不夜城、中川街等项目建设,谋划好国安地块商业综合体项目,推动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努力打造“人城产”深度融合发展的标杆片区,让高铁片区发展“活起来”“火起来”。
中川湾片区是长清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长清区将用好生态资源,做足“山水”文章,加快大学城创新区项目建设,力争将该片区打造成为生态优美、宜居宜业、舒朗大气的城市样板区。同时,大力谋划推进一批交通路网、市政设施等项目建设,推动大学城实验学校(西校区)、凤凰山路今年投入使用。除了推动第四代高端住宅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外,该片区还将重点突出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提前谋划教育、医疗、社区等公共服务,强化商圈、文体、休闲等配套功能,促进人口和产业向片区加快集聚。
2024年,农批市场一期果品交易中心已经正式运营。下一步,长清区将加快推进农批市场二期项目建设,延伸涉及果蔬、肉类、海鲜等农产品的供应链类、冷链物流类、预制菜类产业链条,尽快形成区域性农产品物流中心,为民生保障、一二三产联动发展、乡村产业振兴全面赋能。同时,依托农批市场项目,加大片区配套,提升周边环境,加快安置房建设,迅速聚产业、聚人气,推动农批市场片区内涵式提升和外延式发展。
高校众多是长清区的独特优势,大学园片区的建设与管理必须突出高标准、高品质。一方面,长清将继续挖掘提升园博园综合功能、空间品质和文化内涵,重点招引一批产业项目,加快园博园未来之城、鲁澳大健康科技园等项目建设,尽快落地五星级铂尔曼酒店,高水平运营大学城商业街特色夜市,培育新消费增长点,着力打造吸引年轻人聚集的活力之城。另一方面,将发挥高校作用,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加大创新创业支持,探索推进“高校研发、平台孵化、长清转化”的合作模式,支持校企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实现科研成果就地转化。
聚焦项目建设
聚力招大引强
2025年,面对全面“项目提升年”的工作要求,长清怎么干?
王士强介绍,长清区将激活社会资源,完善“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台账化”落实的工作机制,在工作谋划、招大引强、服务保障三个方面下功夫。
谋而有心、谋而有方、谋而有策、谋而有效,长清将把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全年谋划项目300个以上,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围绕服务重大战略,依托四大片区,加大“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防灾减灾等项目统筹谋划。围绕塑强产业优势,紧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领域,新谋划产业类项目200个以上。围绕改善民生,谋划一批教育、文化、体育、养老等重点民生项目,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在招大引强方面,健全完善“平台+金融+科研”的项目招引模式,绘制重点产业“全景图”、龙头企业“索引图”、目标项目“作战图”,打好招商引资“组合拳”。突出以链招商,聚焦“2+2”产业链条,发挥龙头企业、园区平台牵引作用,按图索骥精准招引,推进45个重点在谈项目签约落地。突出展会招商,用好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进博会等平台,策划一批有影响力的城市招商推介活动。突出以商招商,用好在外人才、本地企业家等资源,带动上下游企业向长清集聚。突出基金招商,积极争取省、市平台存量基金支持,定向招引一批优质项目。突出短板弱项,加大招引重大外资项目、科创类项目和服务业项目。
今年,长清区共确定重点项目241个,总投资1181亿元。要大力开展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预审联审、代办帮办等服务效率,确保精准滴灌、快出成果。要拿出攻城拔寨的硬招实招,强化重大项目服务专班机制,千方百计保障施工项目要素供给,落实好“拿地即开工”等举措,确保项目不卡壳、不延期,早落地、早投产。紧盯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定期调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集中力量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全年新开工项目80个以上、续建项目107个以上,年度完成投资150亿元以上。
聚焦群众期盼
聚力均衡普惠
民生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长清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认真办好民生实事,着力补齐民生短板,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长清区坚持就业优先导向,拓展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渠道,深入开展“社区微业”,推广“招聘夜市”“就业服务驿站”等就业服务方式,推进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强化就业创业、职业技能培训,新增城镇就业3400人。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行动,巩固“15分钟医保服务圈”,扩大灵活就业和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
同时,聚焦“一老一小”生活需求。加大居家养老支持力度,规范提升长者助餐站点15处,年服务量1.5万人次以上,建设家庭养老床位140张以上。实施基层儿童服务队伍“增能计划”,推动全区636名儿童主任培训全覆盖。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争创国家级劳动实验区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点区。加大学校布局优化,重构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职业教育争创中职“双优”学校,推动高中教育内涵式发展。续建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所,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方面,加强医疗机构专科建设,拓宽医疗业务服务范围,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基本建成“一般病在区内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诊疗格局,增强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成果,支持区中医医院东院区改造提升,统筹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建设全链条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完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砥砺前行再出发。2025年,长清区将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齐心协力、接续奋斗,在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强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