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山东诗人王象春和《齐音》
2025年01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赵瑞峰

  淄博新城王氏家族是明清时期显赫的科宦之家和颇具影响力的文学世家,王象春即是其中的代表。
  王象春(1578年—1632年),初名象巽,字季木,济南府新城人,万历三十一年癸卯以礼经举于乡,万历三十八年进士。王象春博学多通、著述宏富,今仅存诗集《齐音》《问山亭诗》及诗评类作品《李杜诗评》。
  万历三十八年,王象春中进士,但因故未被授予官职,直到万历四十年才被任命为顺天乡试房考官。但是,因所谓的“壬子乡试科场案”,他被诬陷并下狱,后经调查这纯属子虚乌有,但王象春仍受降级选用的处分。
  万历四十二年春,结案后的王象春假归养病。归里后,王象春寄情山水、读书赋诗,度过了一段短暂美好的时光。
  万历年间北方大旱,其中以山东最为严重。旱灾之初,王象春尚能“率族属设法以食饿者”,随着灾害的持续,他自身的生活也变得愈发困难,“乃易产出,走沂,走沛,又走兖,稍稍延就济上而居焉,趋米贾也”。
  王象春在济南开始了新的生活,他“……跨马郊埛,登高而呼,寻耆而语,济之概八九于目中矣”。王象春素豪于诗,“兴会所到,皆成吟咏,自名曰《齐音》”。 
  《齐音》也称《济南百咏》,共集诗107首,吟咏济南风土、历史人物,描写旱灾中的百姓生活及官府的腐败行径。每诗皆为一绝句,“实是纪载之要笔”,诗下附以自注,“又最有关于地方事迹之略”。
  如《大明湖》一诗说:“万派千流竞一门,岗峦回合紫云屯。莲花水底危城出,略似镂金翡翠盆。”诗下小注说:“湖出城中,宇内所无。异在恒雨不涨,久旱不涸。至于蛇不现,蛙不鸣,则又诞异矣……”
  王象春还把目光投向因旱灾而遭受苦难的黎民百姓。其诗作《中元》及自注说:“高僧大会盂兰盆,殿下亲临广智门。施食连年增几万,阴风灯灭哭饥魂。乙卯、丙辰,饿殣流离,填壑满道,鬼饭应不饱也。遥闻钟鼓,恻然有作。”一诗一注,把大灾之年饿殍满地的惨状及诗人的哀痛之情准确地表达出来。
  此外,如《铁牛》《官舫》《盐场》及组诗《东麦》《西米》《南柴》《北菜》等,也都是以旱灾为背景针砭时弊、关心民瘼的诗作。
  《齐音》因其丰富的题材内容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显示了王象春较高的诗才,对后世影响深远,甚至有人称赞:“历城旧无专志,今百咏所载,千秋之作备矣”。
  在《齐音》的影响下,明末至清代,文坛上一度兴起吟咏济南的热潮,并涌现出许多专咏济南的作品,如《续齐音》《广齐音》《新齐音》等。
(本文作者为文史研究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