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关注
山东新闻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报料
评论
论坛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3700余名航空人才从这里展翅,无人机巡检黄河构筑生态防线
滨州“低空经济”的“破圈”之道
2025年04月15日 来源:
齐鲁晚报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分享到:
【PDF版】
山东航空学院培养的航空人才,航线遍布全球。
刘宗智 滨州报道
从古至今,人类对于天空的向往和探索从未停止。科幻作家刘慈欣曾在作品《朝闻道》中写道:“当第一个原始人仰望星空,被星空吸引之时起,人类之后的一切文明发展不过是弯腰去捡起这颗美丽的宝石而已。”滨州,这座黄河穿行而过的城市,正以凌云之姿,将古人对苍穹的叩问化为现代航空的灼灼星轨。
雏鹰展翼,航线遍布全球
时光倒流至19年前,当山东航空学院招收首批飞行技术专业学生时,谁曾想到这所地方院校会改写中国民航教育史?从一所普通的师范类学校,一步步发展成为一所航空特色鲜明的综合类高校,山东航空学院为山东航空航天教育版图补上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山东航空学院飞行学院副院长袁伟介绍,“2006年,山东航空学院招收了第一批飞行技术专业学生,我校成为第一家培养飞行员的地方本科院校,从此也拉开了服务航空产业的新篇章。我们的飞行学院飞行技术专业有通航和民航两个方向,还有交通运输、民航机务工程等5个专业方向,基本涵盖了民航的全链条。”
数十载春秋交替,3700余名雏鹰从这里展翅,近700人成长为机长和航空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他们的航线遍布全球,在云端续写着传奇。
瞄准尖端,竞逐“低空经济”
近年来,随着“低空经济”的迅速升温,山东航空学院抢抓“风口”,竞逐“低空经济”赛道,在产教融合的深水区破浪前行。无人机产业学院师生团队深入田间地头,用无人机精准测绘助力乡村振兴;驰援抢险一线,以航拍建模为救灾指挥装上“天眼”;联合科技企业,研发的植保无人机让齐鲁沃野翻涌智慧农业的春潮。
航空工程学院2023级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王妤帆难掩自豪,“现在全省都在抢抓低空经济新机遇,学校也在建设航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大学,我们主要是把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将机械电子付诸于动手能力中,通过组装调试、飞行,提高了实操能力。”谈及今后的职业发展,她直言,“我对无人机的设计、研发、应用比较感兴趣,毕业后准备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依托优势,蓄势腾飞
滨州坐拥黄河冲积平原的辽阔净空,全年无飞行禁区,每年超330天的优良飞行日数,为低空飞行提供了极为广阔且稳定的时间与空间。
低空经济看似“飞”于空中,根基却落在“地”上。支撑起低空经济多种“打开方式”的,无疑是研发、制造、应用、服务等环节的串联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在空域资源的基础上,滨州积极构建与之匹配的服务保障体系。2024年5月,全省首个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管理机构——滨州市低空飞行服务中心盛大揭牌;同年11月1日,山东省首个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滨州市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顺利通过民航部门验收并正式启用。
滨州多元应用场景的拓展,不仅使低空经济在各个领域发挥出实际价值,也进一步促进了空域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服务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形成了良性循环。比如,在巡查巡检领域,滨州以科技为先导,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这一重要需求,打造了应用示范场景。无人机凭借其高效、精准的特性,实现了20公里黄河巡查全自主作业以及两岸防护林常态化巡查,为黄河生态保护构筑起坚固的空中防线。
当清晨的朝阳再次染红飞行跑道的边界线,新的引擎轰鸣声即将划破长空——那是历史的回响,亦是未来的先声。新时代的航空浪潮下,滨州正展翼待飞。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第A01版:重点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关注
第A05版:帮办
第A06版:关注
第A07版:综合
第A08版:齐鲁
第A09版:文旅
第A10版:文化
第A11版:乐动
第A12版:青未了·人间周刊
第A13版:青未了·人间
第A14版:时局
第A15版:速览
第A16版:封底
第H01版:今日运河·头版
第H02版:今日运河·重点
第H03版:今日运河·人物
第H04版:今日运河·健康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