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修车费最多可能被八方瓜分
起底维修骗保利益链
2025年04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公安部消息,目前,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53亿辆,其中汽车3.53亿辆。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去年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超过了9100亿元。机动车维修,是每位司机都会关心的问题。然而,据业内人士介绍,事故车辆维修领域时有发生虚假维修、恶意骗保等情况。如何保障车主权益?
  不久前,浙江宁波的张女士车子出了保险事故后,理赔过程却经历了返修、诉讼、行政部门介入的复杂过程,一个把维修资金当成蛋糕瓜分的利益链条也浮出水面。记者对此进行调查。

     事故车保险赔付后
   出现多项质量问题

  记者近日调查时,浙江宁波张女士反映,其车辆在小区里被撞,对方全责,维修费用由全责方投保的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分公司负责赔付。
  张女士告诉记者,她想有亲属代理找保险公司定损,有保险公司负责找修理厂修车,修车质量就不会有问题,没想到,20多天后,张女士拿到的维修后的车子竟然出现了许多问题。
  车主张女士说:“后来保险公司推荐了一家修理厂,车子拖去维修之后我发现车子大灯、门子、引擎盖之类的都是拆车的旧件。”张女士还发现维修后一侧车门出现了打不开的问题。尤其是后视镜、车窗膜,门把手等处新增了多处刮痕,这些损坏维修之前并不存在。这让张女士非常气愤,她想起车辆送修时行车记录仪没有关闭,立即进行了查看。
  车主张女士说:“通过行车记录仪也发现车子维修和定损都不在同一个修理厂,而且开的发票显示是另外一家,发现了很多问题。”张女士通过行车记录仪看到,她的车子维修期间居然在两家不同的修理厂之间被来回辗转了5次。
  一般来说,事故车送到哪个修理厂去定损,车子就应该在哪个修理厂维修,那么两个修理厂之间多达5次的辗转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实际修理张女士事故车修理厂负责人说:“那时候厂里没有四轮定位仪,四轮定位的时候拖一下,维修当中那边又要拍照,肯定要开过去的,假如底盘还是有问题那边又要去定损。”原来实际维修张女士车辆的这个修理厂缺乏事故车维修的基本设备四轮定位仪,所以一次拖车去负责定损的修理厂是为借用四轮定位仪,其余拖车是因为车辆维修过程中发现了初次定损没有发现的损坏,所以只好再次拖到负责定损的修理厂去定损,最终造成了张女士车辆在两个修理厂之间拖车和行驶6次,增加了车辆刮擦和损坏的风险。除了频繁拖车,张女士还发现,事故车的维修发票居然是行车记录仪中从没出现过的另一个修理厂开具的。这意味着,她的车子在维修过程中至少涉及三家修理厂。
  那么一般情况下事故车实物赔付流程应该是什么样子呢?一台事故车经手三家修理厂合不合理?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向宁波保险行业协会了解情况,宁波保险行业协会陈依说:“只有车主、保险公司、维修厂三个主体,不应有其他主体出现。”
  无奈之下张女士提起了诉讼,法院判决,车辆存在维修质量问题,责令修理厂返还张女士1.5万元修理费。拿到判决后张女士认为,这1.5万元不够把车辆修好的费用。于是又投诉到当地交通部门。在交通部门主持下,最后保险公司、修理厂和车主达成口头协议,那就是修理厂把修理费用退还给保险公司,张女士的车辆拆回到维修之前的状态,保险公司为车辆重新进行定损并委托给一家4S店进行维修,之前维修期间张女士车子新增刮擦由修理厂负责赔偿。
  目前张女士的车子已经修好,但张女士向记者坦言,作为消费者她在整个过程中花费了许多本不该花费的时间、金钱、人力和物力,身心俱疲。
   曲折维修过程
   并非偶然

  宁波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张女士事故车修理过程中遇到这么多问题,并非偶然。当地交通部门在调解这起纠纷的过程中发现,这个维修业务由负责开票的修理厂c实际掌握,但修理厂c没有定损权限也没有维修资质和维修能力,所以掌握这单业务后,修理厂c让有定损权的修理厂a出面定损,又让有维修能力且收费较低的修理厂b进行维修,由于定损厂和实际维修都是有限公司,c是个体工商户享受更低的税率,所以修理厂c只负责开票。
  宁波市事故车辆“诚信修”数改工作专班办公室工程师蔡杭说:“在修理厂完成维修之后,他就直接把车子交付给了车主,车主发现了维修质量问题,又进行了一次返修。”
  在定损的金钱流动方面,总共的定损金额是28500元,由车险经营机构直接付给了定损的修理厂a,之后由修理厂a转交给开票的修理厂c,修理厂c是委托了修理厂b进行实际维修。在这个过程中,修理厂c给事故车的代理人提供了12000元的返点。
  也就是说28500元总的保费被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是给代理人的12000元的返点,剩下的16500由修理厂a、b、c进行瓜分,其中包含了修理厂a的代定损费用、修理厂c的开票的费用,最终用于修理厂b实际维修的费用可能不到保费金额的一半,最终就导致了维修质量纠纷。
  宁波市事故车辆“诚信修”数改工作专班办公室负责人洪磊说:“实际上我们也有遇到过不少的案子,拿到理赔费用之后进行多方瓜分,真正用于事故车辆维修的可能已经不到一半了,甚至只有三成四成。可想而知这个车的质量肯定是有问题的。”
   骗保案关键在于
   保险定损虚高

  宁波市公安局镇海分局去年侦破了涉及全国11个省市的300多起涉车险事故车理赔案件,涉案金额3000多万元,办案人员在梳理案件时,发现这些案件都有共同的关键点,就是保险公司定损额偏高。
  宁波市公安局镇海分局经侦大队民警沃智达介绍,保险公司跟修理厂定损以后,比如说定个8万元,修车只修2万元,中间有6万元有差价,然后修理厂按照8万元的定损价格,给保险公司40%的返点,也就3万多元,还有一些修车厂自己也要有钱赚。
  资深保险专家、金融法专家黄震教授连续多年关注调研车险领域问题,他指出,事故车维修资金分配一般只应涉及保险公司、车主和承修修理业务的修理厂。现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原本保险公司这一角色又分成了保险公司和保险公司定损人员,车主角色分成了车主和车主的修车代理人,修理厂角色分成了黄牛中介、负责接单的修理厂、负责定损的修理厂、负责开票的修理厂和负责维修作业的修理厂。
  按法律规定,实物赔付方式的保险修车费用一般只能是由保险公司流向实际承修的修理厂,但现实情况中每个角色都可能染指修车费,最极端情况下可能被八方瓜分。
  法律专家指出,无论是定损人员故意虚高保费,还是修理厂虚假维修,包括车主和中间人参与瓜分保险理赔资金,达到一定数额都可能涉及骗保犯罪或负相应刑事责任。事故车的维修质量应该得到保障,而消费者不应该为保险公司虚高的理赔费用买单。
          据央视新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