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学校 增病房 倡孝道 促脱贫
济阳更有民生温度,撤县设区后人民幸福感提升
2019年12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幸福的济阳老人。 刘子平 摄
  济阳新图书馆开馆引来大量读书人。
  市民中心于今年4月启用。
  澄波湖美景。 刘子平 摄
     事关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撤县设区以来,济阳区聚焦群众所盼,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积极谋划建设了一大批重点民生工程,打出民生“组合拳”,将改善群众生活、增强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攀升。
  建成五所中小学
真金白银惠民生

  今年9月1日,济阳区永康街小学迎来首批学生开学,该所学校是济阳区委、区政府精心打造的一项民生工程,是一所六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以先进的教育设施、一流的校园环境、优秀的师资队伍精心打造“厚德校园”“书香校园”“幸福校园”。
  济阳区始终把教育工作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先后建成澄波湖学校、纬四路小学、新元学校、闻韶中学、永康街学校等5所城区中小学,13所学校被列入全市首批“三类学校”创建培育名单。
  在财政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济阳拿出大量“真金白银”投入教育,如分别为济阳一中、济北中学拨付资金2293.8万元和2155.74万元改善生活学习条件;累计投入1250万元,为各班配备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筹资330万元重奖优秀教师;今年年初把优化提升城区教育资源作为为民办十件实事的第一件,先后投资11000万元和3559万元分别建设的永康街小学和第二实验幼儿园。
  除了学校的建设,为了构建更具现代化的教育体系,济阳还打通高校自主招生“绿色通道”,组建了济阳一中信息学、济北中学物理学科、闻韶中学化学学科三处奥赛育人基地,研究制订了基地建设方案和奥赛联合育人启动方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高校尖子生培养上寻求突破。同时探索试点12年义务教育一体化培养新模式,在借鉴济北中学办学集团成功经验基础上,将第一中学、济阳荷畔春风九年一贯制学校组建为“济阳一中办学集团”,并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积极打造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一体化、全程式人才培养新模式。
中医院病房楼投用
新增病床位600个

  医疗事业方面,济阳区中医院病房楼投入使用,新增病床位600个,妇儿医院、妇幼中心正在加快推进。为缓解妇女、儿童的就诊压力,加快济阳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济阳区正在新建妇儿医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综合体项目,该项目于2018年9月开工,为市级重点项目,济阳区13个市级重点项目之一,黄河以北唯一一个医疗卫生市级重点项目。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妇儿楼正在进行11层主体施工,妇幼楼正在进行4层施工,为保证工程如期竣工,各项工作交叉进行,已经完成弱电、消防、电梯的招标,完成了设备带、气动物流传输等项目的采购及安装工程的招标。
  此外,今年济阳区还建成投用了集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功能于一体的文体中心,以及行政审批及便民服务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理的市民中心,给市民办理业务和进行文体活动等提供了全新的场所,城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更加丰富。
125个贫困村全摘帽
产业发展助增收致富

  一年以来,济阳区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面抓好脱贫成效巩固提升工作,确保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截至目前,全区125个贫困村全部实现摘帽退出,享受政策贫困人口4550户、8168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济阳扶贫的温度正在不断渗透进贫困户的生活点滴。
  为解决非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难题,济阳区探索“插花式”扶贫路径,在7个街镇建设镇级扶贫项目,通过就业、分红等多种方式带动全区非贫困村贫困户增收脱贫,为非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多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因地制宜建设村级产业扶贫项目,125个贫困村基本实现特色产业项目和光伏发电项目“双保险”。
  为了加快群众增收致富步伐,济阳区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省农科院试验基地为依托,建设都市农业服务中心和现代农业科创中心,沿黄河、徒骇河打造都市农业横向发展带,沿卢兰河、大寺河、土马河、省道248线打造纵向发展轴,规划建设曲堤闻韶、垛石慢城、新市花谷、仁风卢兰等田园综合体,拉开都市农业发展格局。筹建农业发展集团,创建公共区域品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综合交易市场,构建电商交易体系,做大做强苗、瓜、菜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精深加工、田园旅游等相关产业。
  在贫困人口中,老年人数量多、比重大、自主脱贫能力较弱,且其子女有一定的赡养能力,针对这一实际,济阳区出台《关于在全区推行孝善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建立孝善养老奖励制度。以孝善文化为精神纽带,通过政府引导、村民自治,引导有条件的贫困老人子女缴纳赡养费,定期将孝善奖励金和赡养费汇入老人“一卡通”。截至目前,共引导缴纳赡养费692万余元,惠及贫困人口2629余人。
  针对部分贫困群众有劳动意愿但无法外出务工的情况,济阳区出台《关于在全区推行扶贫专岗的实施意见》,由各村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设置扶贫公益岗位,推动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地就近就业,取得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扶贫效果。截至目前,全区共安排扶贫专岗1660个,发放工资260余万元。
  此外,济阳区深入推进贫困户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工作。按照“五净两规范”标准,对贫困户居住环境进行改善提升,全区累计投入资金612万余元,完成人居环境改善提升3040户,改善提升任务已全面完成,有效改善了贫困人口居住环境、提高了贫困人口生活质量、激发了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提升9处敬老院
提高老人幸福指数

  在回河街道敬老院,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健全的设施设备,完善的管理机制以及老人脸上灿烂的笑容,这里俨然成了老人们的快乐家园。这是济阳区敬老院实施“公建民营”以来发生的喜人变化。
  由于历史原因,济阳区敬老院大都由过去的乡镇(街道)政府用房、学校用房等改建,普遍存在消防设施不完善、手续缺失等问题,为此济阳区对9处敬老院的消防设施、取暖设施等进行改造提升,例如回河街道敬老院就建立小型消防站、自动喷淋系统,安装电梯,加强了餐厅和锅炉改造,敬老院的安全指数和院民幸福指数显著上升。
  2018年,济阳区敬老院“公建民营”,除划归先行区的2个街道敬老院外,剩余7处敬老院都已实现“公建民营”。敬老院的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得到了入住老人们的一致好评。
  除了完成9处乡镇敬老院提升,济阳区还累计改造老旧住宅小区25万平方米、农村危房1100余户,建成2处城市日间照料中心和28处农村幸福院,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就业创业培训,开发就业岗位,盯紧困难群体、拓宽就业渠道、改善创业环境,促进充分就业。全面落实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年人均7392元、4928元,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75.5%。
  为了切实增强社会安全感,济阳持续强化社会治理,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在全市率先成立信访工作“三支队伍”。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实施“雪亮工程”“云网工程”。加快“信用济阳”建设,营造诚信为本的社会环境。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新建1处24小时无人智慧警局,迁建济阳黄河大桥一级公安检查站。持续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村居公共安全视频覆盖率达到90%以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