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病科副主任医师杨洁:
十年磨剑,用心铸就“口碑中医”
2020年08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求实创新,注重跟进中医药最新研究进展,在科研和临床工作中创新思路。她依托高血压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系统梳理名老中医经验,进一步拓展导师杨传华教授的“血脉理论”,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和诊疗。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让她在省中医2020年度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工作中脱颖而出,被破格聘为“副主任医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焦守广  

注重学习脉学理论
与临床实践互相验证

  2011年入职,在名医前辈云集的省中医,短短几年的工夫,杨洁就已经成长为科室里的青年骨干力量。看上去虽然年轻,但她已有17年中医理论的学习积累和近10年一线临床经验,是中医心病学泰山学者团队核心成员。临床中,她注重脉学理论的学习,并注重脉象和临床实践应用互相验证,提高疗效。
  2017年1月12日,67岁的陈先生捂着胸口走进了杨洁的诊室,动态心电图结果显示,陈先生室早频发达30000多次。杨洁根据检查结果,结合陈先生脉象,为其制定了一系列的中药治疗方案,一是调节情绪,二是心胃同治。“室早是人群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轻者毫无症状,重者出现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头晕,甚至出现不良的心脏事件。”杨洁说,影响心脏的因素有很多。心悸主要是心神失养,对应早搏,这时需要养心安神,疏肝解郁。
  经过治疗,陈先生基本恢复了正常。最近一次的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早”已由30000多次降至300多次。
  在临床工作中,杨洁不仅虚心向前辈请教,也不断向患者和同行学习。有一位房颤行射频消融术后再复发的患者,因不想再次射频消融前来就诊,反复用药,效果不明显,房颤仍然发作。后来这名患者前往他处就诊,效果显著,患者回来把方子告诉了她。“在我那个方子的基础上多加了几味药物,其实我要感谢这位患者,让我得到了学习和提升。”杨洁说。
每次提前半小时开诊
自费印刷健康宣教手册

  杨洁出生在行医世家,她的爷爷被群众称为“沂蒙李时珍”。爸爸妈妈也是医生。小时候,爷爷带她一起爬山摘草药,一个个教她辨认。爷爷教导她“医莫先于脉”,也被她一直谨记。
  高考填报志愿,她毫不犹豫报考了山东中医药大学,顺利被中医专业录取,然后再读硕士、博士,一直沿着小时候的梦想坚定前进。
  “对我影响最深的两个人,一个是爷爷杨希明,他带我推开医学的大门,一个是导师杨传华,他让我拓宽了眼界,帮助我成长。”杨洁说。
  家庭“行医济世”的传统和导师“为患者服务”的谆谆告诫,让杨洁在从医路上始终坚守“医者仁心”的初心。许多患者首次就诊,不懂如何服用药物,不懂生活方式上如何改善,她根据患者的需求自掏腰包印刷健康宣教手册,让患者更加明了的记录用药。门诊患者较多,每次门诊她会提前半小时以上开诊,以满足患者需要。
  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让“杨洁”两个字在患者圈中口口相传,她的门诊量连续三年居科室前列。
拓展“血脉理论”
系统研究难治性心绞痛

  依托高血压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这个平台,在医院几代人研究治疗高血压病的基础上,杨洁梳理了导师杨传华教授的经验方,系统学习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通过信息采集和数据挖掘等方法,开展首席专家的经验数据挖掘研究。同时将导师杨传华教授 “血脉理论”的学术思想进一步拓展,在难治性心绞痛上进行了临床相关性研究。
  随着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术)技术的日臻成熟,PCI术后持续和复发性心绞痛成为目前面临和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现代医学也相对棘手。杨洁在“血脉理论”应用研究的前期基础上,病症结合,探究PCI术后心绞痛的辩证治疗。
  科研课题主要立足于高血压靶器官的损害,从表观遗传学的视角,以中医辨证和中药组方为指导,从基因学方面对理论做进一步的验证,深入解读中药多通路多靶点的作用机制。
  科研方面,杨洁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课题、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等多项研究课题项目,发表SCI2篇,中文核心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4部。获得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医院2020年度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工作中,中医技术突出的杨洁脱颖而出,被破格聘为“副主任医师”。这是医院职称制度改革(双自主)后的首次岗位聘用。如果按以往的要求,具有中级职称的杨洁要到2021年才符合晋升“副高”的条件。
  “很感激医院给我们年轻人的机会。”杨洁表示,有许多名医前辈值得自己学习,接下来她会更加努力提升自己。
  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