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后有感︼
温暖的见证
  • 2011年03月03日 作者:
  • 【PDF版】

    《羌山见证》王良瑛 著四川文艺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2008年7月中旬,我曾赶赴北川,去采访援川的山东人。现在,看到王良瑛等先生著的《羌山见证》格外激动,因为书中提到的一个个地名和人名,我都熟悉。对我来说,那都不是文字,而是活生生的具体存在,好多地方我去过,好多人我见过,我为他们感动过,甚至流过泪。这本书,唤起了我的回忆,那是沉甸甸的温馨回忆。所以,我说这是一本真实的记录,是温暖的见证。

    在北川,曾经有一道道耀眼的风景:一排排写有“济南援建”、“青岛援建”、“潍坊援建”、“临沂援建”等字样的板房,一幅幅横挂在沿途的“鲁川同心”、“北川人民含泪感谢山东兄弟”的标语,一个个脸挂汗珠头戴安全帽忙碌的身影,一声声灾区群众发自内心的问候……如今,这些场景,被凝聚成图像和文字在传诵。

    记录虽点滴,笔笔皆含情。震后灾区各种物资供应几乎中断,刚到灾区,援建人员吃饭基本上是“矿泉水泡方便面、压缩饼干就大蒜,杠子头火烧咸鸭蛋”,吃不上热饭,喝不上热水,洗不上澡。有的施工人员嘴里长了口疮,脚掌磨起了血泡,但大家心里明白,自己多受一点苦,灾区群众就少遭一点罪。曾经被温总理称呼为“徐振川”的徐振溪,是前线指挥部总指挥,这个结实健壮的黑脸汉子,曾经担任过寿光市委书记,是一位有思路、能开拓,勇于开创新局面的干才。指挥援川,从容淡定,带出了一支以敢打敢拼著称的强军。强将手下无弱兵,潍坊援建指挥部总指挥崔学选,不顾重病缠身,坚持在灾区最前线,当时潍坊援建指挥部是山东第一家设在灾区最前线的指挥部。在余震、滑坡、飞石的陪伴下,崔学选踏遍了桂溪乡每一片土地,终于累病倒下。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说,“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这简直是援川的诗意表达和真实写照。正是无数如崔学选这样的壮士,让一片废墟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呈现勃勃生机。

    读完本书,让我明白,正是地震让9300多万齐鲁儿女和不屈的北川人民心手相牵,共克时艰,爱流成川。奋战在援川第一线的齐鲁勇士们,从容面对余震频发的危险,克服自然条件恶劣、生活环境艰苦等困难,勇往直前,不怕疲劳,团结协作,为抗震救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山东人民与灾区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深厚感情,展示了新时期山东人民的良好精神风貌。

    本书还较为详细地记录了山东省委、省政府指挥北川的科学决策过程,勾勒出山东与四川,前方与后方,建设规划与进度等援川全景。山东援川者用行动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羌山,书写了中国历史上新的传奇,显示出超出大地震冲击波千万倍的中国力量。后人欲了解那段难忘的历史,了解创造了令世人震惊的人间奇迹的山东人,就看《羌山见证》吧。这本饱蘸激情的书,将带着炙热的温度走进读者心里,时间越久,越显出它的价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博
世间自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温暖的见证
小矮人传奇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