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14日讯(记者 李娜 通讯员 张建柏)记者14日从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烟台将新增6处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计划总投资1.3亿多元,其中利用省级财政扶持资金3300万元,实施期3年。至此,烟台已有15处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得到省级以上扶持,总投资3.4亿多元。
新增3处人工鱼礁分别是:长岛荣昌海洋事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的总投资1980万元人工鱼礁建设项目,位于长岛县喉矶岛周边海域,用海面积80.4公顷,建礁规模11.3万空立方米;烟台市崆峒岛实业有限公司承担的总投资1990万元人工鱼礁建设项目,位于芝罘区崆峒岛以西海域,用海面积87.9公顷,建礁规模10.9万空立方米;烟台同和生态渔业有限公司承担的总投资1991万元人工鱼礁建设项目,位于牟平区大窑镇北部海域,用海面积60.1公顷,建礁规模13.6万空立方米。
新增3处海洋牧场分别是:长岛县东村海珍品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的总投资2233万元海洋牧场建设项目,位于长岛县大钦岛东北海域,用海面积85.7公顷,建礁规模10.3万空立方米;莱州市曙光渔业有限公司承担的总投资2360万元海洋牧场建设项目,位于莱州市芙蓉岛以西海域,用海面积85.7公顷,建礁规模13.6万空立方米;山东省金胜集团公司承担的总投资2496万元海洋牧场建设项目,位于招远市辛庄镇附近海域,用海面积86.6公顷,建礁规模19.8万空立方米。
据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专家介绍,15处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的建设规模达230万空立方米,用海面积1544公顷,芝罘区、牟平区、长岛县、莱州市和招远市是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的主要分布区。
据了解,目前,我省投放的人工鱼礁大部分以投放海参、鲍鱼增殖型人工鱼礁为主,聚鱼礁为辅,造礁材料主要有大石块、混凝土构件、报废渔船等,其中石块礁占建礁材料80%以上。“从已经建成的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来看,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得到了很袋改善,经济效果明显。”市海洋与渔业局专家告诉记者。
链接
2005年,豆卵岛人工鱼礁开建,2007年该人工鱼礁完工,完成投放报废渔船110艘、混凝土构件9万空立方米、大块石8万立方米。这是山东首批开建的人工鱼礁群,在烟台也是最早建设的人工鱼礁。现在豆卵岛人工鱼礁带来的效益已经显现,鱼类由5种增加到20多种,鱼类越聚越多,海珍品产能增加,并形成了稳定的鱼群。
“人工鱼礁建成之后最明显的感受就是,鱼群越来越多了,鱼、贝种类也变得丰富了。”烟台豆卵岛生态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经理张林源告诉记者,紫石房蛤、海胆、魁蚶、真鲷、赤甲红蟹等珍稀品种的资源存有量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