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17地市-论坛-播客 -微博-拍客-泉城资讯-全媒体-晚报电子版-晚报数字报-生活日报-鲁南商报-邮箱-wap网站-专题-图片
 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节与公共文化建设
  • 2011年11月03日 作者:
  • 【PDF版】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刘铁梁

    关于大众在春节期间的文化感受,我的概括是:归家感与亲情感、历史感与尊严感、狂欢感与参与感等,这些感受既源自个人在传统社会中的日常生活经验,也在节日中得到了身体记忆意义上的强化、自省与升华。

    不能离开整个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关系结构和交往方式的改变,孤立地观察春节文化的变化。现在的人们觉得“年味淡了”,固然是由于日常的物质生活已经非常丰富,以前那种在节日中的享受感已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但主要还是由于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感与角色感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改变。

    在如何继承与创新春节文化的实践上,政府和各方面社会力量的介入都会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前提条件是以全体人民的感情和愿望为出发点。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在进行春节文化活动的创意和组织上,大多注意到当代人精神需求与交往方式的变化,在挖掘传统的地方性民俗和文化底蕴上下足功夫,赋予其新的时代性意义,吸引各种社会力量的投入和参与,提供给全社会以春节为主题的公共文化产品。山东近两年策划和实施的“好客山东贺年会”旅游活动的经验就十分值得注意。这一活动是率先在一个省的地域范围里开展,具有大气魄、大手笔,凸显了整个山东既统一又丰满的春节文化形象。既是以山东人民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多样统一为传统根据,也是以转变本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为主导方向。从目的与效果来看,这种创意不全是在经济效益上面,也是在振奋全省人民的精神上面。从切入点来说,其实是注意了游客的一种社会心理。试想,当现代旅游消费或服务的生活方式已影响千家万户的时候,节日里“串亲戚”、“逛庙会”出行的民俗习惯就可能被结合到旅游当中来。这个经验可以在旅游业中进一步推广,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结合点上,通过运用中国人注重亲情和友情的传统,使游客和接待者都能进入串亲戚式旅游的新境界。

    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我们继承和发扬自身文化优良传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这是我们讨论春节文化的一个基本认识。深入了解人民大众的文化处境与文化需求,是决定春节文化如何传承与创新的根本依据。人民大众是春节文化向前发展的实践主体,春节文化活动的成效如何,要以人民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的标准来检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节日文化传承与国家文化战略
弹性增量放假制度势在必行
春节与公共文化建设
完善春节文化建设机制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