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 本报记者 李园园 见习记者 齐金钊
在栖霞多数农村,都有负责银行储蓄业务的协理员。在村民眼中,协理员就是个“银行”。然而,协理员们无凭证、无印章、无招牌、无合同,只是与银行遵守着历史遗留下来的口头协议……
多数农村有协理员他们就是“村民银行” “栖霞很多农村都有信用社的协理员,最多的时候有200多名。”2日,栖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副主任温向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了让农村信用社业务辐射偏远农村、服务农民,信用社实行村级业务联络制度,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或聘请原代办员的方式,发展了一批协理员。
据温向东介绍,1951年,栖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成立之初,就在离城镇偏远的农村或比较富裕的村子设立信用社储蓄代办点,代办点的负责人称代办人,代办人都是村里比较有威望的人。那时候,代办人有信用社给的存取凭证,还有取款备用金,甚至还有印章和与信用社签订的书面协议,信用社也有相关制度管理这些代办人。
上世纪90年代,信用社代办点取消,代办业务就此停止。说起这件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烟台监管分局栖霞办事处主任宫立萍称,取消信用社代办点后,银行的凭证、印章都被收回。之后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整顿,信用社开始实行村级业务联络制度,也就是现在的“协理员”制度。
现在的协理员无凭证、无印章、无备用现金、无招牌,与银行也不签订合同,大家一直遵守着历史遗留下来的口头协议。但是在村民眼中,这些协理员就是“银行”。
起初,协理员每揽储1万元可获2.5元的“信息费”。在栖霞苹果收获季节,也就是揽储旺季,还有额外的奖励政策。据栖霞市蛇窝泊镇后撞村被盗32万元的协理员李大姐称,旺季时,她一个月能拿到2000元的“工资”。但从今年开始,协理员的信息费降到每1万元可获1.5元,收入直线下降。
从代办员变协理员身份也变为大客户 从银行代办员到协理员,性质完全发生变化。“协理员是我们信用社的大客户,对于协理员的管理,其实就是管理大客户,维护大客户的利益。”栖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人事综合部经理薛逊称。
薛逊说,信用社与协理员没有签订任何协议,协理员是银行的大客户,如果钱在协理员处被盗,和银行没关系,只能由协理员自己把钱补给村民。而对于协理员的管理,信用社也没有明确的书面规定。每到揽储旺季,银行会给协理员一封信,信中除了强调资金安全和奖励政策外,还有就是要求协理员尽量当天把钱交给银行。而多数协理员深居偏远农村,把钱当天送给银行不可能。
协理员制度不完善农村金融亟待转型 “没有保障,风险这么大,这个体制太不完善了。”李大姐的儿子说,他很早就劝母亲不要做协理员了,可母亲一直放不下。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近两年来栖霞苹果价格走高,农民手中的钱越来越多。许多村民一下子就能卖掉六七万元的果子,在农忙时,他们只能把钱交给村里的协理员。协理员的业务量在加大,所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高。
栖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也意识到这一问题,温向东说,他们已经计划引进农民自助服务终端,进行小额存取款、查询等业务。另外,他们还打算在经济比较发达农村安装ATM机,并在几年内取消协理员。
采访中记者获悉,26日,栖霞市某村另一个协理员家中保险柜也被撬,丢失1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