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诈案牵出非法买卖公民信息案
贩卖40多万条信息,姐妹俩获利30万
2019年08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东营8月19日讯(记者 王光照 通讯员 王超) 日前,滨海公安局临盘分局经过缜密侦查,成功破获了一起电信诈骗案件,涉案嫌疑人均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同时,该案还牵出了一个以亲姐妹为首的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团伙,2个月的时间非法获利30余万元。
  今年4月,家住德州市临邑县的黄某因资金周转困难,便在微信群中物色网络贷款信息,但最终被“贷款公司”骗走6674元。临盘分局刑事打击中心接到黄某报案后,经过一个多月的海量信息分析,成功抓获两名犯罪嫌疑人。两人冒充贷款公司人员给受害人打电话,让受害人把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等信息发过来,再转给他们的上线,上线则用受害人身份信息注册“云闪付”APP,等受害人把短信验证码发过来后,上线通过扫描商家二维码,可多次免密划转1000元以下的金额,上线划走钱后会支付给他们一定的报酬。
  嫌疑人先后多次非法购买公民个人信息5000余条,其中包括姓名、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等信息。经梳理发现,河南籍的连丽丽(化名)正是提供信息的“上线。”7月31日,警方将连丽丽、连芳芳(化名)和霍某犯罪团伙抓获。
  犯罪嫌疑人连丽丽交代,她曾在一家贷款公司从事话务员工作,其间发现买卖公民个人基本信息能够获取高额利润,于是辞职在网上大量收购个人信息。为了把“生意”做大,她就联合曾经在某通信公司工作的姐姐连芳芳和老公宋某、姐夫霍某共同实施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从不法分子手中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主要有两类人,一部分是能够提供贷款的公司为了精准寻找客户,另一部分则是诈骗团伙用于实施犯罪。”临盘分局网安大队副大队长陈锐说,这起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案中,主要涉及买卖实时信息、隔夜信息和历史信息,“越鲜活的信息价格越高”。
  据了解,所谓实时信息,就是不法分子出售当天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每条信息价格在1.3元到1.5元不等;隔夜信息,是指非法买卖前一天或前两天的信息,每条信息价格约0.5元;历史信息,就是不法分子以往非法搜集的手机号码等简单信息,每条信息价格0.01—0.05元不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