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古桥和广宁城
2020年11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每天参观石桥的游客络绎不绝。
  ◤广宁桥两端的石马身,根据雕刻风格判断应是明代之物。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周青先     
  
  近日,潍坊市临朐县田村集在进行的黄龙沟河道清淤工程中,发现一座被埋没已久的古桥。经村民初步估测,桥面长有十五米左右,宽三米,桥洞共七孔。河底平铺石板,桥两端有八字巨石翼墙和石马遗迹,石桥造型古朴壮观。这座古桥重见天日,引发不少附近村民的兴趣,大家纷纷赶来欣赏。
  我省著名画家高玉琦先生的故乡就是田村集。在他的记忆里,五十多年前的黄龙沟还是清水潺潺、鱼虾欢跳。他对家乡这座古桥的价值有深刻的理解,为此四处奔走呼吁对古桥进行保护,并且对其历史做了深入研究,搜集了很多资料。
  据当地文字记载,此桥名为“广宁桥”。现场可见,古桥桥面由两层桥墩支撑,桥面石板厚30厘米左右,石板磨损程度不一。据初步推断,此桥历史久远,其间经历代多次重修,一些千年桥板持续沿用。根据桥北头两桥墩钙化和腐蚀程度看,此桥年代相当久远。
  据当地传说和史料推断,此桥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有以下依据:
  其一:桥南五公里处,曾有“广宁城”,此城在春秋战国时已有相当规模。《宋书·武帝纪上》记载:“六月,慕容超遣五楼及广宁王贺赖卢先据临朐城。”这一记载说的是东晋义熙五年(公元409年),东晋大将刘裕伐南燕国(首都广固,在今青州城西侧),南燕国王慕容超派遣大将公孙五楼和广宁王贺赖卢占据临朐城以抵抗刘裕大军。由此可知,广宁城到东晋末年尚在,是贺赖卢的封地。
  据当地村民介绍,当地曾经有人挖井,挖到三四米深时曾发现疑似广宁城大街上的铺街石以及墙基、条石等。种种迹象表明,此广宁城极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城邑。此地还出土了一些汉代砖瓦、石质钱范、陶釜、王莽所造“大泉王十”铜钱等等文物。说明此处在西汉时期已经十分兴盛。
  广宁桥因广宁城得名,连接广宁城和广宁桥的大道为广宁大道,由此可推测此桥的存在年代。据史载,此大道直到晚清至民国仍车水马龙,是当地沟通南北的唯一通道。
  清《光绪临朐县志·卷三》记载:“水上有五村皆名‘广饶’,以姓名别之。围绕五村内外有古城迹,似一都聚,不知古为何城。”《临朐县地方志》认为:“相传此处为广宁城故址,土地富饶,故取名广饶。”
  其二:桥南岸村名为田村集,县志记载是战国时齐国大将田单军屯的地方,即在此地驻军种地,人员众多且有随军家属,遂产生了集市,这也是“田村集”村名的由来。军队生产的粮食要运往国都临淄,因有黄龙沟河道阻隔,且是唯一的南北通道,建桥在情理之中。
  其三:此桥最后一次重修是在1904年,尚存“重修桥记”石牌为证。碑文明确记载“广宁桥“名字:“黄龙沟旧有石桥三座,曰广宁,曰黄龙,曰小桥……”由此推断,广宁桥自始至终一直沿用此名。又有文载“……前人之重修屡矣,但岁远日久,水冲涨急,又是南北交通道,桥面多处断裂,行人忧窘步焉。广宁桥修建在急,广宁工程费用之钜,光绪甲辰年地方政府无力出资。朐邑城南田村社的首事君子,不辞勤劳,好善人仁慷慨解囊,捐赠财资,捐赠者北到京津,南到两广。光绪甲辰桂月竣工,丙午春立碑三幢,一幢镌刻广宁桥“重修桥记”(碑文尚存),其余两幢镌刻了首事君子,好善仁人的姓名(碑已损毁)。可见此桥在古代是沟通南北的一个重要工程。
  其四:石马身的由来,广宁桥两端的翼墙均由两块巨石构成,靠近桥的一块较大,有几吨重,另一块次之。传说桥西南方向有一石马,但如今没人窥其全貌,遂成为一个历史之谜。但有一故事当地人讲得绘声绘色:石马原是迟家林之物,是迟家的后人卖给了正在建桥的工地。迟家林是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兵部侍郎迟凤翔的陵墓,卖石马的那些人怕被家族追究,便编造了一个离奇故事,谎称石马趁黑夜跑到朐邑城南田村集,偷吃麦苗,被砍了头,埋在了广宁桥头。如今,石马已全部发掘显现,证明了故事的由来。但马身显然是当作一块巨石用在了桥侧,故事只是个缘由。 
  高玉琦先生回忆,广宁桥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尚存,且水流从桥下四孔通过,由于近几十年河道污染淤泥堆积,桥被覆盖一度消失。近日县里进行河道治理,古桥复现。除重现了原来可见的四孔以外,被淤泥覆盖的三孔也重见天日,桥底的铺桥石也第一次露面。 
  据我省文物专家介绍,古代石桥能长达七孔,已经是规模不小的大型古桥了,其文物价值不可估量。至于其确切的建造和存在历史及考古价值,尚待有关部门进一步考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