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雅集:消寒会和消寒图
2020年12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郑学富
 
  冬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为四时八节之一,同时又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早在周朝,先民们就把冬至视为一年之岁首,即春节,周代的正月就是农历的十一月。汉代,冬至被列为“冬节”,朝廷官府一律放假休息。唐代以后的历朝,把冬至与岁首并重,文武百官放假七天。古人有冬至吃饺子、举办消寒会、贴绘消寒图等的风俗。  
  民谚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与医圣张仲景有关。
  张仲景是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张仲景承袭家门,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他有一句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张仲景告老还乡回到南阳,正值冬至,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的严冬季节,乡亲们的耳朵都生了冻疮,求医者络绎不绝。张仲景吩咐弟子在院中搭起棚子,在棚中垒起一大锅,把羊肉、干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物一并放在锅中熬煮,再把羊肉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名曰娇耳)放锅里煮熟。每个生疮者可领一碗药汤和两个娇耳。张仲景将之称为“祛寒娇耳汤”。病人吃了祛寒娇耳汤之后,只觉得浑身渐渐暖和起来,两耳也发热,冻疮很快就治好了。所以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之说。张仲景去世那天正是冬至,人们不约而同前来为他送葬,把他的坟圆得大大的,还在坟前为他修了一座庙,这就是现在的医圣祠。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冬至这一天吃饺子,此习俗便流行起来。
  近代学者夏仁虎在《岁华忆语》中记载:“金陵文人,率有消寒会。会凡九人,九日一集,迭为宾主。馔无珍馐,但取家常,而各斗新奇,不为同样。岁晚务闲,把酒论文,分题赌韵,盖谦集之近雅者。”
  旧俗入冬后,亲朋相聚,宴饮作乐,谓之“消寒会”。消寒会始于唐朝,又叫“暖冬会”。据五代王人裕撰《开元天宝遗事·扫雪迎宾》上所记,唐朝时,长安有一位巨富名叫王元宝,冬天下大雪的时候,他命令仆人将坊巷的积雪打扫干净,自己则亲自站到巷口迎接宾客,请客人们到他的家里,大摆宴席,饮酒作乐,叫做暖寒之会。潘宗鼎编纂的《金陵岁时记》说:“吾乡当冬至后,九人相约宴饮,自头九至九九,各主东道一次,名曰消寒会。文人墨客饮酒之余,兼及韵事。吴麐伯师《消寒会集》有句云:‘有酒但谋金谷醉,无钱不顾铜山摧。’”
  《红楼梦》第九十二回也有消寒会的描写,贾宝玉不想去学房,便告了假,问袭人老太太那边打发人来说什么了吗?袭人回说没有说什么。贾宝玉说道“必是老太太忘了。明儿不是十一月初一日么,年年老太太那里必是个老规矩,要办消寒会,齐打伙儿坐下喝酒说笑。”正在宝玉和丫鬟们议论着的时候,贾母派人来通知了,说道:“老太太说了,叫二爷明儿不用上学去呢。明儿请了姨太太来给他解闷,只怕姑娘们都来,家里的史姑娘、邢姑娘、李姑娘们都请了,明儿来赴什么消寒会呢。”
  冬至交九之后,古人为了度过漫长而寂寞的冬季,在民间有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图式,分别为梅花、文字、圆圈三种版本。具体采用哪种形式,是由主人的爱好和文化素质而定的。
  梅花版。《帝京景物略》写道:“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据说,九九消寒图为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所创。文天祥抗元失败被俘,被投进大都牢房关押。文天祥孤身独处狱中,心情郁愤,为了度过漫长的严冬,又表达自己坚贞不屈的意志,他于冬至这天在墙上画了一株凌寒盛开的红梅,上有九朵梅花,每朵九叶花瓣,每天涂抹一瓣。以后逐渐流传开来。画上的梅花有八十一个花瓣,每过一天就用笔染红一个花瓣,待过完八十一天,花瓣也全染成红色了,红梅满枝春意盎然,风和日丽的春天就来到了。元末诗人杨允孚有诗曰:“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其自注云:“冬至后,贴梅花一枝于窗间,佳人晓妆,日以胭脂日图一圈,八十一圈既足,变作杏花,即暖回矣。”
  文字版。选择九个字,每个字都是九画,先双钩成幅,像练习书法的“描红”一样从头九第一天开始填写,每日用朱填红一画,时光流转,笔墨生香,九字填完正好八十一天,寒冬悄然过去,春回大地。民谚说:“图中点得墨黑黑,门外已是草茵茵。”清朝吴振棫的《养吉斋丛录》记载:“道光初年,御制九九消寒图,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字皆九笔也。懋勤殿双钩成幅,题曰‘管城春满’。内值翰林诸臣,按日填廓,细注阴晴风雪。”有的还书写“九九消寒联”,上下联各九个字,每字都是九画,从冬至日起,每日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全联填完,则严冬已去,春暖花开,如“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故城秋荒屏栏树枯荣,院春幽挟巷草垂茵”等。
  圆圈版。画纵横九栏格子,每格中间再画一个圆,称作画铜钱,共有八十一钱,每天涂一钱,涂法是“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民谣说:“上涂阴下涂晴,左风右雨雪当中,九九八一全点尽,春回大地草青青。”《燕京岁时记》记载:“消寒图乃九格八十一圈。自冬至起,日涂一圈,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这种圆圈消寒图不仅是人们熬过漫漫冬季的有趣游戏,而且还是科学记录“入九”以后天气变化的“日历”,将数九所反映的暖长寒消的情况具体化、形象化。填充消寒图每天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这些习俗表达了古人期盼春回大地的殷切心情。《京都风俗志》说:“冬至日俗谓之属九,或画纸为八十一圈,每日分阴晴,涂一圈记阴晴多寡,谓之九九消寒图,以占来年丰歉。”
  杜甫《小至》诗云:“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诗人通过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的自然景象,生动地描写了严冬里正在孕育着万紫千红的春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