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济宁基础教育提升工作交上满意“答卷”
老运河畔的百年八中再“升级”
2020年12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 纸 蝶 变  只 为 一 城
2020.12.18
星期五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汪泷

  2020年,许多老百姓在生活中能切身地感受到,学校越来越多了,教育资源越来越均衡了,孩子真真正正实现了“家门口入学”。而这样的惠民成绩,得益于济宁市政府近年来为民办十件实事中对基础教育设施提升改善的不断坚持和努力。今年,又有数十所新改扩建校舍投入使用,郁郁葱葱的校园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都在彰显着济宁教育的新面貌。

  校园面积翻6倍
新校区有了足球场

  早在今年年初,经常路过运河路与龙行路的市民们会发现,在这个繁华的十字路口东南角,一座规模不小的建筑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细问便得知,这是正在建设中的济宁市第八中学南校区。不少从八中毕业的市民颇为激动地说:“百年八中再也不是只有那巴掌大的地儿了。”
  而就在今年9月初新学年开学伊始,在这个校园里一场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传遍了许多人的朋友圈,那一刻,意味着崭新的南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2月初,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进了崭新的济宁市第八中学南校区,U字形的主体建筑,搭配青瓦灰墙,在老运河畔显得十分惹眼。“南校区可以说是城区距离老运河最近的校园,所以从设计伊始,在风格上就借鉴古建筑,力求与老运河的历史风貌融为一体。”学校副校长李军介绍说。
  记者跟随李军走进南校区,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中间一块石碑,上面写着“百年八中”四个大字。李军告诉记者,八中建校于1901年,是济宁城区中学之中建校最早的。而为了纪念八中一百多年的建校历史,围绕着主体建筑的四条校园道路分别命名为华美路、育才路、牌坊街路,以及柳巷口路,代表了八中发展历程中的四个阶段。
  与位于健康路的八中北校区仅有4亩多地的面积相比,南校区的使用面积达到了24亩,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在校区东面铺设了一座拥有200米跑道的高规格操场,而这是八中北校区所不具备的。李军指着宽阔的操场说,现在学生们可以正常开展体育课,甚至还能进行足球比赛。在校区的西南角,学校则正准备建设一座“运河文化书苑”,用来展现学校发展历史的同时,还能围绕运河文化来丰富校园文化。
  记者看到,U字形的主体建筑分为文溯楼、文渊楼、文汇楼,分别对应了综合实验楼、行政办公楼和教学楼。在李军的带领下,记者逐一探访三座楼后注意到,如今八中的硬件得到了质的提升,不仅各类功能教室一应俱全,而且南向的班级教室全部配备了无影灯和电子黑板,教室一侧还设置了书包柜,后面则设置了洗手台。“南校区位于繁华路段,为了保证学生上下学的安全,目前只有初三、初四两个年级在南校区就读。”李军说。
普惠性幼儿园竣工42所
增加学位1.3万个

  今年济宁市人民政府2020年为民办十件实事中,基础教育提升板块的要求是2020年新改扩建普惠性幼儿园62所,增加学位1.3万个,改造提升中小学校70所,进一步消除城镇大班额问题,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今年该局以实施系列教育重点工程为抓手,着力扩充教育资源总量,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其中,全力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2020年新改扩建幼儿园62所,截至目前已竣工42所,增加学位1.3万个,累计完成投资5.52亿元。同时,实施第二、三期学前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以来新建幼儿园390所,新增学位7.1万个。开展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2018年以来完成整治241处,完成率81.7%。
  在推进义务教育消除大班额方面,今年全市新改扩建解决大班额学校16所,目前竣工9所,累计完成投资9.47亿元,济宁学院附中红星校区投入使用。2016年以来解决大班额学校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38.6亿元,完成新改扩建学校316所,新增学位28.3万个,投资规模居全省前列。2020年秋季开学前,1538个56人及以上大班额班级全面消除。
  与此同时,全市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全市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推动师资力量整体跃升。加大教师招聘力度,2020年招聘教师4000余人, 2015年以来招聘教师2万余人。此外,济宁市教育保障体系更加完善,2016-2019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支出649亿元,其中财政教育支出547亿元,平均年增长6.28%,实现“两个只增不减”。
  新启用的八中南校区。
发展牛蒡种植 让村民富起来
  本报济宁12月17日讯(通讯员 魏玉季 孔滋阳) “我们村牛蒡种植面积达到600多亩,主要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对接临沂加工企业,亩均效益1700多元,带动全村100余人就业!”近日,汶上县次邱镇黑马沟村党支部书记王汉信介绍起当地牛蒡种植情况骄傲地说。
  目前,以汶上县次邱镇黑马沟村为核心带动周边乡村集体种植牛蒡,同时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次邱镇还将深度挖掘黑马沟村牛蒡种植、采摘、观光、体验等新业态,推动牛蒡全产业链升级。”次邱镇党委副书记王培连说。

  扫码看视频。
■今日本报B01-04 ■本版编辑:李蕊 ■组版:曾彦红 ■校对:李从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