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万遗产赠好友”是一种观念进步
2020年12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军荣

  “我患有尿毒症,曾经命在旦夕,身边却没有一个我的血亲。”近日,上海67岁的林德民(化名)老人立下遗嘱,将房产和所有存款共计价值数百万元都留给好友,他称和唯一的女儿已经8年未联系。记者12月18日从中华遗嘱库上海第二登记中心了解到,近几年将财产部分或完全不留给子女的现象呈上升趋势。
  老人之所以立下遗嘱将数百万遗产留给好友,一方面立下遗嘱才有法律效力,好友才能顺利拿到遗产;另一方面,是用行动诠释感恩的情义。老人虽有女儿,可女儿却8年没与他联系,这意味着老人得不到女儿任何形式的照顾。老人患病,都是好友照顾,将数百万遗产留给好友,这是非常好的感恩形式。
  其实,遗产不留给儿女或亲人,留给“陌生人”的并非首例。上海有一名88岁的老人,晚年时妻儿陆续过世,成为独居老人,但他在85岁时,已经立好遗嘱,将遗产留给隔壁的水果摊老板,其中包括一栋价值人民币300万的房产。
  其实,老人不会无缘无故将遗产留给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往往是得不到儿女关爱,平时多是“外人”在照顾,为了感恩才作出这样的决定。当然,将遗产留给“外人”的比例不会太高,因为多数儿女都会照顾好父母。但当儿女没尽到赡养义务时,老人用留遗产的方式对照顾自己的人报恩,这也很“正常”。不过,相关职能部门也要采取措施,调查每一起将遗产留给“外人”的案例,避免老人上当受骗。
  对儿女来说,自己未尽到赡养义务时,一旦父母将遗产留给“外人”,也要坦然接受。最可恨的是,自己不赡养老人,却要争老人的遗产。为此,法律应该为老人撑腰,为感恩撑腰。面对“将数百万遗产留给好友”事件,我们都需要反思,并且欣然接受。这既是观念的进步,也是对感恩的生动诠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