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使命 新变化 新成就
——山东大学(威海)新文科建设改革与实践
2021年03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植华夏大地,处孔孟之乡,存齐鲁文脉,倡文化引领。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与校本部一脉相承,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现有12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其中7个学院为文科学院,沿袭了校本部“文史见长”的学术特色,致力于一体发展。在中共中央、教育部提出“新文科”概念之初,校区即以敏锐的触觉、大胆的设想、果敢的行动、超强的合力,早起步,迈大步,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途径,在新文科建设方面走在了前列,走出了方向,走出了亮点,走出了山大风格。

高度重视,紧抓契机,做好顶层设计,挑起文化担当,践行文化使命
  2018年8月,中共中央在发文中提出“高等教育要努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正式提出“新文科”这一概念。2019年4月,教育部召开“六卓越一拔尖”2.0启动大会,全国新文科建设正式拉开帷幕。2019年8月,高等学校“新文科”建设座谈会在威海校区举行。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在会上指出,新文科建设要重点聚焦新专业(或方向)、人才培养新模式、新课程和新理论四个方面,进一步更新观念,加强顶层设计,立足高校实际,突破重点环节。2019年9月,山东大学新文科建设研讨会在威海校区举行,校领导结合校区文科发展现状,要求校区着眼专业瘦身、学科交叉、优化目标、突出特色,聚焦新专业、新课程和新模式,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办特色”的思路办好本科专业。2020年11月,教育部在威海校区召开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宣读《新文科建设宣言》,明确了新文科建设的共识,公布了新文科建设的遵循和任务,新文科建设开启了新征程,步入新阶段。2021年1月,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2021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校本部召开,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指出,山东大学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自信,发挥思想引领和实践示范作用,一校三地要协同发力,共同谋划新文科建设的山大方案,探索新文科建设的山大模式。
  威海校区充分吸收历次会议精神,紧抓契机,勇挑重担,纵观国际发展大势,服从国家战略需求,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明确目标,持续研究,在“四新”建设中合理规划,有序推进,不断进行“交叉融合再创新”,致力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切实践行双一流大学肩负的文化使命。

立足新时代,回应新需求,持续推进“专业更优”
  2018年至今,为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打造特色优势专业,威海校区坚持“一体发展”和“彰显特色”相统一,以“瘦身长高变强”为目标导向,以“新增一批,整合一批,撤并一批,优化一批”为工作准则,持续推进专业升级改造工作。
  一是新增与优化专业。世界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整体发展进入新时代,新成就、新需求推动着高等教育不断步入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校区直面新考验,应对新变化,满足新需求。近3年来,经科学论证,新增国际政治、政治学与行政学、供应链管理等3个文科专业。其中,国际政治专业是学校重点打造的东北亚新兴交叉学科的专业平台,突出政治、经济、语言教学交叉融合的新文科教学特点;政治学与行政学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管理能力和政策分析能力、适应公共治理现代化需要的创新型管理人才;供应链管理专业是2020年经教育部审批通过的新文科专业。
  二是整合与撤并专业(方向)。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打造特色优势专业的同时,升级改造传统专业,淘汰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2019至2020年,校区共停招8个文科专业。
  朝鲜语专业设置经贸、翻译两个方向;工商管理专业整合为组织与人力资本管理方向、数字营销方向、创新创业管理方向、商务智能方向、旅游与大数据方向和旅游与大数据方向中法国际实验班;日语专业改造为“英日方向”,并入翻译学院“英语+X语种”方向。截至目前,校区已开设英语+德语、英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英语+俄语、英语+日语等5个复语方向,潜心培养能够参与国际治理,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国际化人才。
  三是建设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与校本部统筹申报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021年初,教育部和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评审结果,校区的国家级一流专业由此增至22个,其中文科类占13个,舞蹈编导为校区独有专业;原有省级一流专业大部分升级为国家级一流专业,现有省级一流专业3个,其中文科类1个。截至目前,校区共有文科专业20个,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的占比高达70%;其余6个专业或为新增专业,或正根据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进行升级优化,积势蓄势,整装待发,对于第三批一流专业的审批工作成竹在胸。

打破壁垒,交叉融合,持续推进“模式更新”
  一是学院/院院跨界融合施教。根据学科专业特点,结合领域发展趋势,法学院(威海)积极探索,开创先河,改进原有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淡化专业概念、打破系所和教研室屏障,成立法学理论、民商法学、政治与行政学、司法社会工作、公法学、国际法学、交叉法学等7个教学团队,形成以法学为体,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为翼的学科布局,走出了一条“交叉融合,特色教育”的新路径。与翻译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文化传播学院联合开展的“法学+英语”双学士学位班、计算法学特色班、新闻法学特色班,再加党内法规和监察法学特色班、法学与行政管理特色班、司法社会工作特色班等,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且影响广泛的,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实际需要的特色教育系列。
  二是跨学院联合培养。以新兴交叉学科建设为出发点,确立培养“双优生”的人才培养理念,东北亚学院与商学院联合创设“国际政治+国际经济与贸易”五年制双学士学位项目,翻译学院与法学院(威海)联合创设“英语+法学”五年制双学士学位项目,翻译学院与商学院联合创设“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五年制双学士学位项目。同时,商学院和法学院(威海)面向全校本科生,共开设4个辅修第二学士学位项目。
  三是跨校区联合培养。一校三地一体发展,协同共进2018年至今,威海校区共有20名本科生入选校本部尼山学堂,10名入选崇新学堂,7名入选泰山学堂,9名入选强基计划。2020年5月,山东大学微专业项目正式启动,其中,9个微专业(含文科)面向一校三地统一招生。2021年春,校区正式启动微专业建设项目,9个新文科项目获得微专业建设立项。深入推进与哈工大(威海)的通识教育课程交流合作,2020年共为其提供20门文化教育优质课程。
  四是国际化联合培养。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以培养具全球视野,站中国立场,富国际能力,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为己任,校区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开展多样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商学院与澳大利亚、法国、美国、英国、西班牙、韩国、新西兰等国著名高校开展2+2、1+2+1、3+1+1、3+1.5等本科及本硕合作办学项目。在国际卓越人才培养方面,设立中澳商科国际课程班(含金融学、保险学)、会计学(国际实验班)、国际经济与贸易(中法国际实验班)、旅游管理(中法国际实验班),培养“商科+英语”“商科+英语+法语”复合型、国际化经管人才。翻译学院与俄罗斯彼尔姆大学合作“英语(英俄双语方向)1+1+1+(1)”培养模式,为增强我国的国际表达力和国际话语权努力培养高端复语人才。艺术学院先后与美国、韩国、日本、乌克兰等国多所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对外国际交流和教学打下了良好基础。

坚持“两性一度”标准 持续推进“课程更好”
  一是打破学校、学科壁垒,夯实“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标准,开发/开设新课程。着眼于培养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实现院际互通,校区联合,文文、文理兼容,不断开发或开设新课程,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设多门经济学基础及企业管理方面的课程,环境设计专业设立传统聚落与文化遗产、生态与旅游、历史与考古等课程模块;国际政治专业开设“知识讲堂(理学、医学等方面知识储备)”;新闻学专业开设高等数学、Python编程等课程;翻译专业开发译后编辑等专业课程,开设Trados机辅翻译专业课程;舞蹈编导专业将“数字媒体技术”引入专业教学。
  二是着力打造线下、线上、混合式、虚拟仿真、社会实践等5类金课。英语国家文化等12门文科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或智慧树网上线,其中,7门课程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大众传播学入选国家级金课;市场营销学、基础会计学等3门课程入选省级金课。
  三是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无缝对接。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依托儒家文化发祥地的资源优势和文史见长的学科优势,进一步深化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以文化人、以德润心,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建设,增加“思政课程外围课程”,如,吴文新教授的人学与人生课程和马秋丽教授的儒学思想导论课程,实现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顺利过渡,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人文素养,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守正创新,步步跟进 持续推进“研究更深”
  坚持“以立项促教改,以教改促创新,以创新促内涵提升”。近3年,校区资助建设文科类教学研究项目110余项,其中,23个文科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7个文科类金课培育项目和11个文科类精品教材建设项目为校区重点项目。2020年,与校本部统一部署山东大学首届新文科项目申报工作,校区7个项目获得立项。2018年省级教改项目立项中,校区共4个项目获得立项,含2个文科类项目;2020年,在山东省省级教改项目立项中,校区共8个项目获得立项,含4个文科类项目。2018年,2项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0年,与校本部统筹推荐“首届国家级优秀教材”评审,《市场营销学》入围国家级评审。
  校区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人员和一线任职教师无缝对接,齐心发力,持续发声,致力于懂一点教育,懂一些教育,懂更多教育,做到“会学习,懂教育,善总结,有发表”。厚积薄发,全面总结,于2020年9月出版新文科建设阶段性成果,《新时代,新使命,新内涵,新路径——山东大学(威海)新文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领先高校新文科建设,成为新文科建设前期工作的里程碑,今后工作的助推器,校区工作的展示台。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表示“威海校区新文科建设实践研究走在了前列,值得学习。”在全国新文科建设全面启动的新阶段,威海校区将再接再厉,不断提升,及时总结和积极推广新文科建设新理念、新经验,发挥好一流本科培养模式的设计者和参与者作用。
  黄海之滨,玛珈山下,山大威海,文脉蔚然。新文科建设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步重棋,威海校区势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深度融合,集成创新,深化改革,寻求突破,凝文化之息,聚各方合力,展浩然之气,现一流魅力,为天下储才。
(王湘云 李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