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要娃手术不久就停了化疗药,一位患癌妈妈的告白:
努力爱,也被爱包围着
2021年05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丽和孩子一起做的小灯笼。在她看来,儿子就像一道光,给了自己无穷的力量。而在小磊心里,他更希望这个灯笼能照亮妈妈前行的路,让她更长寿更开心。
     当妈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是一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但王丽(化名)从来没后悔过,她觉得自己做过最勇敢的事就是毅然选择生下儿子,即使偶尔会累到崩溃,会抱怨,也不曾动摇过。
  在她看来,儿子就像一道光,很多时候甚至都让她忘了自己曾和乳腺癌打过“照面”。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孙淑玉

还没结婚就查出乳腺癌
  历经术前新辅助化疗、手术和术后化疗、放疗,王丽常觉得自己的记忆力不行了。最明显的表现是,前一秒跟人聊天的对话内容,下一秒就记不起来了,对话经常“卡壳”。但有两个日子始终刻在她的心里:一个是手术当天;一个是儿子出生,她成为妈妈的那一天。
  发现患病很意外。2010年过年前一个月,一次穿内衣时不经意的触碰让她察觉到“胸上可能长了东西”,将信将疑的她独自到烟台山医院乳腺外科挂了号,郝经光主任触诊后建议其早做手术,但因其他问题,王丽拖延了一个月才开始住院治疗。
  “那时肿块已经不小了,只能先化疗再手术。”时隔多年回忆起治疗过程,王丽已经记不清具体细节,只记得在被问到是否保乳时她很坚定。好在先辅助化疗效果很好,六次化疗后肿块已变小,完全符合手术指征。
  当时男友在国外工作,独立惯了的王丽没告诉家人,选择一个人独自做检查、化疗和预约手术。朋友担心她感情受挫,曾善意劝她好好考虑后再决定是否跟男友坦白,王丽没同意。
  “该是你的缘分怎么也跑不了,如果要靠欺骗得来,肯定也留不住。”王丽毫不犹豫地把病情如实告诉了当时的男友。事实证明她的决定是对的,得知情况后,王丽眼里沉默寡言的“老实人”半点没犹豫,直接汇了钱回来鼓励她早做手术,因为担心父母反对还特意对家里隐瞒了这事儿。
  王丽印象最深的是,那年春节因为化疗掉头发,她特意买了和自己平时发型类似的假发,居然以假乱真地骗过了所有家人,但背后的辛酸和焦虑只有自己清楚。
  2010年2月15日,手术当天得知消息的父母和姐妹赶来,母亲心疼得落了泪,但王丽一如既往地非常乐观,住院期间还多次劝病友们要想开点。
  但病理结果没有因为王丽的开朗而改变,最终她被确诊为三阴性乳腺癌。而三阴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最棘手的一种分型,对常见的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不敏感,预后较差且容易在早期出现复发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最不愿意接受的一种分型。好在手术很成功,切口不算大又完整切除了病灶,这让王丽重燃了信心。
术后不久她毅然选择要娃
  王丽术后不久,在国外待了十年的男友毅然回国,两人顺利举办了婚礼。婚后王丽要个孩子的想法越发强烈,在她眼里女人只有做了妈妈才算是完整的人生。  
  可得知王丽的计划后,郝经光主任却劝她再等等。“三阴性乳腺癌术后2-3年是复发转移的高峰期,怀孕又会改变体内激素水平,还是有风险的。”
  家人也不同意她冒险,都劝她“保命要紧”,先珍惜自己再考虑别的。
  可对于王丽而言,成为妈妈这件事一刻也拖延不得。手术当年王丽已经40岁了,相比同龄人她已经迟了太久,一面担心无法顺利受孕,一面担心年龄太大生出畸形儿的概率增大,王丽不想再等了。
  术后经过一个半月的放疗,王丽把备孕提上了日程。为了要娃,她还主动停了口服一个半月的化疗药,而正常情况下口服化疗药要持续半年时间。
  “那时药物副作用大,手指甲和脚指甲都黑了”,怕放化疗药物对孩子有影响,王丽停药三个多月后开始备孕。
  “倒是没担心过自己的身体和病情,就怕对孩子不好。”没来得及为患癌悲伤,王丽就把心态调整到了迎接新生命的喜悦中。两个月后,40岁的她顺利受孕。确定怀孕的那一刻,她甚至觉得这幸福有点不真实,也在心底暗暗安慰自己是老天爷想给她一点补偿。
  怀孕的喜悦没持续多久,连续的孕吐反应就让王丽尝到了“甜蜜的负担”,但即使如此,看着孩子一天天在肚子里长大,她还是充满期待。
  儿子小磊(化名)健康地出生后,王丽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把儿子结结实实抱在怀里的一刻,她的心也跟着温柔起来。
  也是在那一刻,王丽觉得自己“不敢死”了,她不放心将眼前这个小小的人儿托付给任何人。她有意识地让自己忘掉和癌症相关的一切,一门心思向前看往前奔,给自己定下更多小目标。要陪儿子长大,想看儿子成家立业,这是她割舍不下的牵绊,也是她最大的动力。
成为母亲从未后悔
  陪着儿子成长的这一路,她在努力爱,也时刻被爱包围着。
  儿子出生后,曾经在工厂干过、和老公干过养殖、也开过饭店的王丽将生活重心全都转移到了孩子身上,有将近五六年的时间里她都是以全职妈妈的身份陪伴孩子长大。从衣食住行到孩子的教育,都是她亲手操持。
  “孩子比较懂事,我也算很省心。”让王丽欣慰的是,这个逐渐长大的小人儿随时都在给她感动,尽管只是些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却常让她力量满满。
  送孩子上学路上,分别时儿子会叮嘱“妈妈,注意安全”;带孩子买东西时,儿子也总会习惯性地看价格,不想给她增加负担;看着她满头大汗地忙家务,小家伙也会主动凑过来帮她捶背揉肩。说起这些,王丽的话滔滔不绝。
  有次看见王丽头上长了白头发,小磊(化名)哇哇大哭,大喊着“不想妈妈变老”。还有一次生日许愿时,小磊泪眼汪汪地说“妈妈永远快乐”。尽管从来没在儿子面前提及自己的病情,但王丽还是隐隐感觉孩子似乎知道了什么。
  如今,老公在烟台工作,王丽带着10岁的儿子在外地帮姐姐做生意,独自带娃的生活并不轻松,但回头看看懂事的儿子,她全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
  “这位患者如今顺利度过了术后2-3年和5-6年的复发转移危险期,病情相对比较平稳。”谈到如今王丽的幸福生活,她的主治医生郝经光也跟着开心。
  有了儿子之后,王丽很少想起自己的病情,努力活着、陪儿子长大是她最大的心愿;而在小磊心里,他只希望妈妈能长寿更开心。
  这样的守望,常让王丽有点恍惚,仿佛自己不是付出的那个,而是被期待和盼望的一方,每每想起这个,她就有更多动力不断向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