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投入
破解群众就医难题
截至2020年底,德州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5527家,较2015年增加648家,增长13.28%。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数27279张,执业医师数16373人,护士13987人,较2015年分别增长22.55%、40.94%、36.77%。
“德州不断加大设备设施投入,增强硬件保障能力,持续加强学科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常树风介绍,目前德州市三级医院由2015年的3家增加到6家,三甲医院由2015年的1家增加到2家。2020年德州市3个专科成功创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7个专科成功创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0个专科成功创建县域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个,县域临床重点专科数量居全省第一。
如今,全市四级医疗服务网络已实现全覆盖,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与京津沪鲁95家医疗机构建立多种形式合作的医疗联合体,建立专科联盟12个。随着以德州市人民医院为中心的远程会诊中心和区域影像中心与11个县市区定点综合医院全面接入,全市“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重症不出市”的局面基本形成。
补齐短板
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伴随着现代医学科技日新月异的矫健步履,德州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设备配置水平不断提档升级,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精准化、个体化治疗日臻成熟。同时,总投资30亿元、设计床位2000张、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的德州市东部医疗中心加快建设步伐,已全面封顶;总投资6亿元、设计床位1000张、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的德州市妇女儿童医院今年将建设完成;总投资5亿元、设计床位400张、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的市传染病防治中心已经开工建设;各县市区也加快县级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步伐,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增加床位近万张。
手足口病连续5年未出现死亡病例、传染病监测质量持续位列全省前3位、法定传染病疫情总体保持平稳、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饮用水卫生监测实现11县市区乡镇街道全覆盖、建成5个国家级和省级慢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省内率先实现健康促进县区全覆盖……德州公共卫生服务不断实现新突破。“正在建设的传染病防治中心力争2022年底完工,将极大满足全市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患者集中收治需要。”常树风说。
目前,德州市、县级疾控中心全部建成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具备检测能力的实验室由1家增至51家,日均检测能力达到10.75万人份(单管)。德州市疾控中心成为全省8个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区域中心实验室之一,是全省首家接入国家食源性疾病分子溯源网络的市级实验室。德州“120急救”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通过评估,成为全省院前急救领域首个国家级标准化项目。
深化改革
聚焦便民惠民
“十三五”期间,公立医院改革在德州市持续纵深推进。德州市人民医院、平原县人民医院积极有序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省级试点工作。德州市中医院稳步推行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实行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控制总量备案制,全市备案人员总量近3万名。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市直5家医院实行党委书记、院长分设。各县市区全部启动医共体建设,全市建成医共体19个,其中,紧密型医共体3个,覆盖122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6年7月,德州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实行零差率销售。2019年12月10日起,全面取消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所有允许单独向患者收费的医用耗材,以实际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
德州不断加强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改进就医诊疗服务流程、构建分级诊疗新秩序、提升医疗机构信息化能力、探索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全面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惠民便民服务信息化建设,线上信息支撑落地开花。全市各级医院均支持电子健康卡应用,百姓持电子健康卡即可在医院看病就医,解决了百姓“反复办卡、互不通用”的就医难题。
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多年来,德州市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布局种类齐全、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医疗网络,为全市人民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屏障,一幅全民健康的美好蓝图正徐徐展开。
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卫生健康改革不断深化、硬件保障能力切实增强、重点专科建设取得突破、医院发展质量大幅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谈及“十三五”时期德州卫生健康事业取得的成绩,德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常树风如数家珍。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历经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对于继续谱写健康德州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常树风充满信心。
建设中的德州东部医疗中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