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哺乳动物的睡眠分为快速眼动(REM)和非快速眼动(NREM)两个阶段,在脑电波图上很容易区分出来。REM期间眼球会快速转动,做梦也通常发生在这一阶段,所以又称为“做梦阶段”。NREM期间眼球不转,睡得也更沉,所以又叫“深度睡眠阶段”。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的体现,代表着被理智压抑的深层欲望。然而,后续研究发现,梦并没有那么神秘,它只不过是白天一些零散想法的随机展示而已。既然如此,人为什么要做梦?日本筑波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测量了小鼠在REM和NREM睡眠期间脑部血液流动速率,发现清醒和非快速眼动时的血流速度几乎没有差别,而快速眼动阶段的血液流动速度平均提高了2~3倍。
更有意思的是,研究人员故意在小鼠进入“做梦阶段”时叫醒它们,然后让它们接着睡,结果发现这些美梦被打断的小鼠,血液流速会出现补偿性增加,这说明快速眼动(REM)阶段的血液流动属于刚需,一点折扣都不能打,亏多少就得补多少。这是人类首次直接观察到睡眠期间哺乳动物脑部的血液流动情况。
研究者指出,脑神经活动会产生大量代谢废物,白天可能来不及运走,只能等到晚上睡觉时再清理。快速眼动阶段血液流速大幅加快,说明这一清理工作很可能就是在做梦时完成的。换句话说,我们的梦,很可能只是大脑清洁工在工作时的一个副产品。
目前已知大脑血液流速的降低及做梦时长的减少,会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因为这种病的病因,很可能与脑组织代谢废物的过度堆积有关。如果能想办法让我们多做梦,也许能起到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
非快速眼动(NREM)阶段虽称为“深度睡眠阶段”,其实大脑仍非常活跃。在这一阶段,大脑会把白天接收到的各种信息重新过一遍,重要信息会被强化,进入记忆范畴,不重要的信息则会被忘掉,以便腾出空间,迎接新的一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