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就是能用生命去保护生命的人
母亲节,听一听几名女性由女孩成为妈妈的角色转换历程
2022年05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瘦到只有90斤的雯雯,可以轻松地举起女儿。
  母子温情瞬间。
   编者按
  因为对孩子有着发自肺腑的、天然的爱,“母亲”这一角色总是被歌颂。我们实际上是在歌颂付出——一种倾其所有、不计回报的付出。我们对“母亲”的角色倾注了太多的期望和要求,因为“母亲”和“奉献”往往紧紧捆绑在一起。但实际上,当一个女孩成为女人、成为妈妈,角色的转变意味着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过程?母亲节来临之际,我们跟几位年轻的妈妈谈了谈。不仅仅是聊“母亲”这一身份,更多的是女性成为母亲后,对她们自身带来的改变。

  在生宝宝的过程中,每个母亲都经历疼痛与挣扎。医学上把这种疼痛定义为仅次于烧伤痛的9级,然而,孩子出生,生育带给女性的疼痛和挑战此刻才刚刚开始。作为一名新女性,晓晓产后第一时间报名复健班,并制定了健康方案。

  文/片 记者 郭春雨

  见到孩子第一眼
  没感觉多么喜爱

  和想象的不同,很多妈妈见到孩子的第一眼,并没有感觉到多么喜爱。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疼”。
  在生宝宝的时候,雯雯在产房经历了十几个小时的挣扎——没有什么词能够复述出当时的“疼”,只能形容为“挣扎”。
  孩子出生前产妇子宫收缩会产生剧痛,医学上把这种疼痛定义为仅次于烧伤痛的9级。在宫口开了十指之后,疼痛已经到了最剧烈的时候。按照预期,孩子将能在两个小时内出生,但因为胎儿过大、胎位不正,医生建议顺改剖。
  在麻醉之后,雯雯陷入昏迷,醒来时手术已经结束,她在迷迷糊糊中听到有婴儿的啼哭声。“我当时不知道这是我的孩子,还在想,病房里不是就我一个人吗?”雯雯说,医生把孩子抱到她身边,贴近她的脸颊,让妈妈亲亲自己的宝宝。
  “太疼了、太累了,我当时都没有劲能看她一眼。”雯雯说,跟电视剧等演出的温馨画面不同,和孩子的初次见面,自己根本没有精力去看孩子的样子,也没有“这是我的孩子”那种牵绊的心情。
  对于产妇来说,疼痛是持续的。和顺产的疼痛不同,剖宫产的疼痛则主要在生产后袭来。除了伤口疼,生完第二天产妇必须得下床走动,这样能促进恶露排出,也能够促进子宫收缩。
  “我当时记得特别清楚,爸妈站在我床的两侧,想要扶着我站起来。但是我太疼了,疼得直冒冷汗,屏住呼吸也没有办法坐起来下床。”雯雯说,和宫缩的痛比起来,当时的痛简直无法形容,“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害怕,那次的疼回忆起来,让我觉得再也不想生孩子了。”
  同样是经历了剧烈的疼痛,张蔷觉得,最疼的是婴儿的哺育。
  “当时没有奶水,找了催乳师按摩,按得太疼了,当时感觉疼得都蜷缩了。”张蔷说,在有了奶水之后,因为孩子嘴劲儿大,吃奶的时候把乳头咬伤了,当时还得了乳腺炎,怕吃药不好,一直硬挺着。
  除了疼,围观的羞耻感更让人难受。催乳师为张蔷按摩时,妈妈、婆婆以及一些女性长辈都站在旁边,一起围观、指点。包括如何排恶露、如何抱孩子、如何喂奶等,产妇的隐私在孩子的生育、养育面前变得不再重要,“生了孩子之后,感觉自己没有隐私了,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孩子,被公开、被围观、被讨论,这个过程对于我来说,比生育更加难熬。”
   没有一种疼痛
   是天经地义

  生育,带给女性的疼痛和挑战远远不止这些。
  “其实很多女性都会有产后痔疮,会漏尿。只是多数情况下,女性会回避这些问题,就好像女人忍受这些是天经地义的。”晓晓说,在生产之前,没有人告诉自己生孩子后会得痔疮,会因为打了一个喷嚏而漏尿,至于妊娠纹变色等的“小毛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大家对生育的问题,了解和讨论真的太少了。”晓晓说,大家歌颂生育,却回避了生育给产妇带来的问题。自己所遭受的疼痛和困扰并不是个例,很多人喜欢拿以前母辈那些生七八个还下地干活的女人说事儿,实际上并不是母辈不会经受这些细碎的折磨,而是她们不会去说,不会去表达。
  很多女性就是因为在生产之后没有好的治疗,以至于落下所谓的“月子病”,甚至子宫脱垂,“但她们羞于启齿”。
  有数据显示,中国成年女性盆底疾病的发病率约为50%,就诊滞后约为10年,原因是许多人都认为生完孩子的女性或老年人都会有漏尿之类的问题。盆底疾病已成为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社会问题。不仅如此,农村女性妇科病患病率显著高于城市女性。
  “这些问题,你往往没办法开口。”晓晓说,在“无时无刻照顾孩子”和“去上复健课程”的选项中,自己选择了去进行复健训练,这就需要提前把奶水给孩子储存在冰箱里。
  实际上,作为家庭条件很不错的新女性,晓晓在出了月子后第一时间就报名了一小时超千元的复健班,有一对一的专属私教会指导,还会根据身体情况制定健康方案。
  “就连我妈都不理解,她觉得女人都是这样的,为什么我不可以。”晓晓说,对于女性生育后的一些感受被淡化了,有时候提出来,反而会被列为个例,会被归类于“个人体质不好”,甚至是“矫情”“娇气”。
   我会是一个
   合格的妈妈吗?

  不仅如此,除了身体上的疼痛,很多新手妈妈的心理也承受着巨大的挫败感。有了孩子之后,雯雯曾经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差劲的妈妈。
  “我不会抱,或者说我不敢抱她。”雯雯说,自己觉得成为母亲是一个顺理成章的过程,对此已经做好了准备。而现实是,照顾一个小婴儿千头万绪,她需要重新开始学习,一旦做不好,就觉得自己很差劲。
  同样陷入自我否定情绪的还有王蒙。王蒙告诉记者,在生育之后,自己曾经长久地陷入自我否定之中,看到孩子会特别焦虑,会觉得自己照顾不好他,而丈夫当时一直在出差,主要是婆婆在照顾月子,想要发火都找不到发泄点。身体上的疼痛加上心理上的压抑,最严重的时候,自己会在半梦半醒中觉得要抱着孩子从楼上跳下去——有一次孩子哭了,自己一激灵醒过来,觉得特别后怕。一直到走出来后,回忆那段时间,才觉得自己是产后抑郁。
  按照医学的概念,产后抑郁的发病原理复杂。医学上一般认为,产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最大诱因。此外,遗传因素、心理因素以及分娩之后产妇面临的环境都可能引发产后抑郁。
  据中国精神科医师协会2017年的统计,在我国,有50%~70%的女性都会在生产后出现抑郁倾向,而最终发展成产后抑郁症的概率在10%~15%。
  “这时候家人的帮助至关重要,我觉得理解最重要。”王蒙说,“感谢我几位女同学。我们当时组建了一个群,她们每天都会在里面和我交流,安慰我,告诉我这些很正常,指导我照顾孩子,陪着我走出来。”
   孩子带来的幸福
   是付出加满足

  有媒体在母亲节做了一项调查,在700多人中,选择“如果再选一次不会做妈妈”的人超过40%。
  “为什么会后悔呢?我不后悔。”有一个两岁零八个月儿子的文平,觉得孩子是比她的生命更珍贵的存在,母亲这个身份给她带来无尽的幸福,但她坚决不再要二胎了。
  文平原本期待有个女儿,但儿子到来之后,她很快发现自己对这个软软的、暖暖的小生命有了澎湃的爱意:和孩子在一起,几乎每个瞬间都有了新的意义。看着他吃东西,陪着他走路、玩玩具,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为他手洗小衣服,听他软软糯糯地喊着“妈妈”……在文平看来,孩子带来的幸福,是一种付出也满足的幸福。
  孩子也有调皮的时候。有时候孩子生病,她要带着儿子看病、喂药,晚上要一直抱、量体温,小孩有时还不配合,她觉得自己快绷不住了,常常是把孩子照顾康复了,自己累得病倒了,“有孩子也挺好,但有孩子也挺难的”。
  刚有孩子的时候,孩子晚上要吃奶,睡眠被零碎地切割成了无数块,现在孩子已经不需要自己晚上再多次醒来照顾了,但是即使有长辈帮忙,她还是很多事要操心:儿子穿的衣服够不够,出去玩有没有出汗,出汗后有没有喝水……
  文平是一名化妆师,也是工作狂,开了一家工作室,服务对象有结婚的新人,也有演员、主持人等,经常需要黑白颠倒地往各地跑。怀着孕的时候,她还会为了工作爬山,甚至从一米多的风景船上往下跳。
  有了孩子之后,一切都改变了。离开孩子超过两个小时,文平就觉得自己受不了,总是忍不住会去想孩子,总在想孩子会不会同样在想她,会不会闹着找妈妈。
  “我现在会刻意控制我离开他的时间,从一两个小时,慢慢过渡到三四个小时,再到五六个小时,让孩子逐渐适应。”文平说,她觉得,不是孩子离不开自己,是自己离不开孩子。
  作为母亲的压力太大,付出也太多,但文平觉得等孩子上幼儿园,自己还是要拼事业,“为了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在记者采访的多位母亲中,所有的母亲都说了很多育儿过程中的崩溃瞬间:孩子生病了,孩子不听话了,和长辈的教育理念不一致,丈夫作为“队友”不够给力,等等,但是说起幸福的时刻,则是有了孩子之后的每一个瞬间。
  “孩子越大,我越觉得爱她。她现在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牵挂。”雯雯回忆,从什么时候爱上自己的孩子呢?可能是给孩子喂奶的时候吧,“你拥有着她,她拥有着你”。

成为母亲之后,才理解了母亲
  在女性成为母亲之后,很多家庭的关系也重新被定义。
  好几位年轻的妈妈,向记者抱怨自己的老公,宁愿在单位加班,也不愿意回家去陪孩子。
  文平觉得,孩子爸爸算得上一个“好队友”,虽然工作忙,也经常出差,但是只要他回家,就会陪着孩子一起玩耍,给孩子喂饭、洗澡、哄睡。
  文平说,每年母亲节,丈夫都会给自己买一朵花,虽然只有一朵,但是她已经很知足,“尽量不去计较太多,别比较太多,家庭就能和谐”。
  还有的年轻妈妈,在生孩子之前,对老公有诸多不满,但是有了宝宝之后,反而看到了老公“隐藏”的闪光点。
  “晚上孩子醒了,他会马上起来抱着,还会给孩子换尿布。孩子生病的时候,为了安抚孩子,几乎整宿抱着孩子。”裴珺说,丈夫比她小三岁,之前她一直觉得丈夫太爱玩,还有点“妈宝”,但是有了孩子之后,丈夫的种种表现,让她觉得“没有嫁错人”。
  同样被重新定义的还有母女关系。
  “生完孩子之后,我被护士推回病房,当时觉得特别冷,冷得我浑身都在打战。当时病房里乱糟糟的,有的在看宝宝,还有的在忙着招呼来的亲戚。只有我妈一直拉着我的手陪着我,调空调温度,去找护士要棉被给我盖上。”雯雯说,在生孩子之前,作为家里的独女,自己常常跟母亲吵架,但是经历了生育之后,才深刻地理解了作为母亲的付出和牺牲。在身体好转一些后,雯雯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等待了漫长的286天,千呼万唤等到了我的女儿,直到我生孩子的那一刻,我才明白,母亲就是那个能够用生命去保护生命的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