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一首好诗词
2022年07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风花雪月费神思,但缺灵犀枉作诗。壁上画龙终在壁,只缘无目便无奇。
  如何写一首好诗词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准确把握诗词的四大要素。
一、押韵
  韵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韵母。所谓押韵,是指把同韵部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到同一位置上,一般都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的回环美。古人押韵是按韵书来的。所谓的“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是一致的,按韵书押韵也是很和谐的。宋代以后,由于语音的变化较大,再按旧韵书押韵,就不那么和谐了。如果要学习旧体诗词,还是要了解古代的韵书,如:平水韵、词林正韵。这样,我们才不至于误认为古人写诗词也有不押韵的。
二、四声
  四声,指汉语的四种声调。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四个声调,古代汉语的四声则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二者关系如下:平声,后来演变成阴平和阳平;上声,后来有一部分演化成去声;去声,后来绝大部分仍然是去声;入声,在普通话里完全消失,分别并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辨别四声是学习平仄和用韵的基础。
三、平仄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成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阴平、阳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按照布局的章法:平仄递进讲节奏,骈俪对仗促和谐,间行互粘看韵法,参差错落依格式。起承转合之衔接处但求粘对,若有失,尽量弥补。孤平孤仄处(即:三连平或三连仄)尽量避免,力求朗朗上口。综上所述意境为先,情感所致,能引起共鸣者,何患无语,偶有小失也不为过。若一味仿古拘古,刻意模仿,生搬硬套,实为今人笑耳。
四、对仗
  诗词中的对偶,也叫做对仗。就是把同类的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一般讲对偶,指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写格律诗词无外乎以上四点,有人说中国传统的诗词是“带着镣铐跳舞”的文字游戏,所以真的玩好虽不易但有趣、耐看。诗词有自己的标准格式与变化规律。汉字是一字一形,一字一音,只有中国文字分四声,读来抑扬顿挫。只有平仄交替才会产生音韵、格律的美,而这种律动的美,恰恰是产生在平仄的变化之中。
  其实这些规则一旦弄懂,写诗填词就会很容易的。但真正一首好的诗词,并非遵律就为佳,“律诗只论平仄,终生不入其门”。重要的是能表达出一种美好的意境与令人回味无穷的佳句来。有的人一生写诗词上千首,如果有几首哪怕是一首传世,那也足矣。如宋朝的苏麟当时是浙江杭州巡检,他看到范仲淹周围人都巴结范,愤而写出“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的句子流传千古。他一生也仅写这一首。与贺知章齐名号称“吴中四士”的张若虚在《全唐诗》中也仅存两首,但一首《春江花月夜》却让世人皆知。
  写诗词,除了要刻苦学习四大要素外,还要加强自身的文学艺术修养。最重要的是情真,是意切,辅以构思,熟悉四大要素,用最精练的语言,恰当表现出来就是好诗词。
(宗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