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
“千元一斤荔枝,两天卖断货!”近日,北京一家商场内销售的“增城挂绿”荔枝,因每斤1049元的价格引发热议。对于其高昂的价格和两天卖断货的强烈反差,有网友质疑“荔枝而已,再好吃也不至于卖到上千元”,也有人开始担心,这个夏天还能不能实现“荔枝自由”。
“千元荔枝”腾空而起,并没有打破荔枝市场的基本格局,“普通荔枝”仍是市场主流,也没有影响普通居民对荔枝的消费。“千元荔枝”只是奔着它应有的消费群体而去,而不是所有的荔枝都价格上涨到千元。实现荔枝消费自由的格局,没有任何改变,也不会改变。
“千元荔枝”产自广东增城,因外壳绿线环绕而被称作“挂绿荔枝”。2020年,增城荔枝栽培系统入选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据悉,增城有挂绿后代4000余株,皆由颇具历史的荔枝母树嫁接而来。原本,价格并没有这么贵,概因今年产量减少,消费者又热情高涨,从而导致其身价大增,成为“千元荔枝”。
不得不说,这就叫市场,叫市场规律、市场规则,也叫市场现象。物以稀为贵,永远是市场不可改变的规律,也是价格变动必须遵循的市场规则。只要这种规律和规则存在,价格之间的差异,就永远存在。“挂绿荔枝”再特殊也不外乎是荔枝,也并非生活必需品。因此,对消费者来说,没有必要过度关注“挂绿荔枝”的价格,也不要太过羡慕吃得起这种荔枝的人。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要求的不断提高,特色产品的数量、品种、花样等都会越来越多,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现象也会越来越多。在价格方面,也会呈现出多样化、差别化现象。无论是生产者、经营者还是消费者,对这种现象都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主动去适应这样的变化,从而让消费市场更加绚丽多彩、让消费格局更加丰富完善、让消费选择更加多元繁荣。
投稿邮箱 qilupinglun@sina.com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