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总要赶一趟金岭大集
办年货、品美食,找寻不一样的文化味儿
2023年01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记者 樊伟宏 樊舒瑜

  但凡以地域命名的人事物,总是承载了更多意义。
  金岭大集亦是如此。
  大到锅碗瓢盆,小到油盐酱醋,每逢农历初四、初九,总会有往来南北之客会聚临淄区金岭回族镇,或是围成半个圆要一碗牛肉汤、羊肉汤;或是来一块刚出炉的豆腐,加几个牛肉蒸包;或是打包些酱牛肉、蜜食,外带几个鞋底儿饼。
  即使是离乡外居的“金岭人”,此刻也要回来赶赶大集,凑凑热闹,与多日不见的乡邻驻足闲聊一番。
  “说不听,你咋又买这些……”马大爷低着头,因为多买了副春联,被老伴数落了一路,一边闷声不吭,一边又偷偷把大娘手中的重物抢过来放到了自己肩头……
  小女孩驻足在糖葫芦摊前仰头观望,时不时撇奶奶一眼,看奶奶掏出了小钱包,瞬时开心了起来……
  卖牛杂羊杂的,总是各类摊户中的“佼佼者”,客源不断,一边说着没挣多少,一边又抑制不住脸上的笑容……
  传统货币交易的场景在城市中已很难见到,但这里却稀松平常。在这里,百姓用最传统的方式争取着最大便利,用最直观的感受辨别物品优劣,用最直接的方式宣泄着情绪与诉求。
  正是这样淳朴的民俗气息,仿佛通过金岭大集,将来往市民一时间拉回到过去。而这些,不仅是金岭大集的记忆,也是时代的记忆。
  在金岭大集中,最常听到的字眼,是传承。即使看上去只是一间普通店铺,或许也经历了数代人的传棒接力。
  大柳树蒸包的店主张勇便是其中之一。
  “我们这个店开了有64年了,从我爷爷那传到我这,经历了三代。”张勇介绍说,“每天最多能卖5000多个,很多都是老顾客,也有慕名而来的新客人,就为了尝口这里的牛肉包子。”
  其实,张勇是辞职后才决定接手家族事业的,既怕先辈打下的基业失传,也怕辜负了众多老主顾,更舍不得店旁熟悉的那棵大柳树。
  与张勇有着相同感受的,还有淄博鼎辉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的第五代传承人丁辉。
  “我是第五代了,在我老爷爷那辈,牛肉还都是用白水煮,后来开始研究酱卤牛肉,方式也从沿街叫卖变成了店铺经营,慢慢就发展到了今天。”丁辉介绍说。后来,丁辉的父亲2009年创办了公司,取了丁辉名字的谐音,将公司命名为鼎辉,还办了加工厂、屠宰场,并有了自己的品牌。
  前店后厂的店面格局是丁辉有意为之,为的就是让市民吃得好、吃得放心。“我们每年的销售额有三千多万,但我们不急于做大,‘小而精’是我们的思路,把产品越做越精才是根本。”在丁辉看来,经营好店铺不仅是事业传承,更是他发自内心的热爱。
  这些都是金岭大集的缩影,随着岁月变迁和时代发展,金岭大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几经变迁。
  “金岭大集,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特色活动。市民可以从中置办年货,采购非遗产品,更可以现场体验我们的民族特色美食,找寻不一样的文化味儿。”金岭回族镇党委委员王斐表示。“我们金岭回族镇将持续统筹谋划‘黄河大集’春节季各项文化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影响力、感染力,与我们2023年打造的美食文化产业园、烧烤大集和火锅大集结合,擦亮‘美食金岭特色古镇’的名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