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亲子病房:重视医学之外的心灵呵护
2023年07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评论员 孔雨童

  到今年7月,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建立的ICU亲子病房已运行满一年。这一年,有200多个孩子住在“重症监护室”时,多了家人的陪伴。
  重症监护室通常意义上是禁止家属陪护的。这当然源于多种考量:重症患者更易感染,常需要病床前抢救,无陪护可以降低交叉感染和对急救的干扰。但另一方面,它也造就了某种程度上重症监护室的“冰冷”:患者见不到家人,孤独、焦虑如影随形;大门之外,家属们着急忧心,却也只有在外等待。
  上海这所医院进行了“打开ICU大门”的尝试。这当然并非轻而易举,据公开报道,这家医院先是做了可行性研究,其后在环境设计、流程再造、院感支持、家属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升级和探索。从效益上说,10个单间的“重症亲子病房”应该远不如普通重症病房收治的患者多。但收获的是给予患者和家属的抚慰、尊严和亲情满足。一位母亲说:“在这里,我可以抱抱女儿,亲亲她,跟她说话,给她唱歌。虽然她还小,不会说话,但从她的表情可以看出,她感到温暖。”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特鲁多医生的名言某种程度上揭示的是医学的本质,医学技术是无法解决所有问题的,“治愈”只在“有时”,别忘了“常常”帮助与安慰。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的医院,我们也见到不少类似的设置。山东省肿瘤医院的音乐角钢琴,西安国际医学中心ICU病区建设的陪护睡眠舱,一些医院装修的卡通儿童病房……医疗服务的对象是人,而人是肉体、心理、社会、文化等各个层面组成的个体,因而医疗的终点除了以技术拯救生命,也一定该有对心灵、感情的呵护。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