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吉玉的传奇故事
2023年09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闻之

  近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玉器”专题展览在北京重装亮相。新版“中国古代玉器”展览对2011年旧版内容作了全方位的调整和提升,以“玉出东方”“玉礼堂皇”“吉玉琳琅”“琼华满堂”“镂冰雕琼”五个前后贯穿、互为联系的单元,深入探寻中国玉文化的历史渊源,展示玉器从饰品到神器、礼器,再回归世俗,由帝王贵族专享到普及民间的发展轨迹。
  据了解,此次很多展品都是中国玉文化的精品。例如1955年湖北天门罗家柏岭出土的凤形佩,是新石器时代肖家屋脊文化的代表。鸟类凌空飞翔,能穿梭于天地之间,能发出各种悦耳的鸣叫声,有的还能啼鸣报晓,这些现象很容易令古人意识到鸟类是上天的使者,从而产生对神鸟的崇拜,许多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都发现有玉鸟及鸟形纹饰。
  此次展览还展出了商代晚期妇好墓中的玉凤,在造型、风格、纹饰的雕刻手法上都与凤形佩极为接近,应该是同时代的玉质精品。与凤形佩同时展出的,是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商代凤冠人形佩。《诗经·商颂》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记载。商人视玄鸟为图腾,拜祭玄鸟也就成为商人祭祖仪式中的重要内容。所谓“玄鸟”众说不一,或曰燕子,或曰凤凰。此商代凤冠人形佩的冠部形式与同墓所出玉凤的装饰与造型完全相同,手足亦似勾爪,说明戴冠者并非普通的崇拜者,而是扮作神鸟的巫师。人像足下有榫和圆孔,表明祭拜时需要将其固定或安插在一个手柄或器座上。
  都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是想象中的动物,或者说是图腾,现实世界里是不存在的。不过,中国人是“玉的传人”确实是真的。全世界来看,除了中国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把玉当作宝石,甚至崇拜玉。而中国人,在新石器时代,就崇尚玉石,像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等,都有大量玉器出土,雕工精细的程度,令今人难以置信,比如玉猪龙。据《左传》讲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说,国家除了祭祀和打仗,没有啥其他的大事儿。因此老祖宗祭祀用的礼器大多全是玉的。
  在中国古代玉器文化与传奇故事中,有两个献玉的故事几乎人人皆知。一是西王母献玉。在远古时代,中国与西方一些地区有了交往,而交往的对象为女性的西王母,可能那里正处在母系氏族时期,西王母所献之玉玦,为一种珍贵的古玉器,环形,有缺口。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西周晚期以及春秋时期的墓葬中,时有发现。可见,西王母献白环玉玦之说,并非纯属子虚乌有。民间传说中的西王母子,居住在远古人类的发源地喜马拉雅山脉和昆仑山脉,曾向黄帝尧舜献玉,这反映了古人类对自己故乡的怀念,对自己祖先崇拜之心的结晶。
  二是卞和献玉。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卞和,把在山中得到的玉璞献给楚厉王,但厉王听信谗言,以欺君之罪,砍去了卞和的左脚。后厉王驾崩,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璧献给那位武王,武王又信谗言,以欺君之罪,砍去了卞和的右脚。后来文王继位,知道卞和因璞玉被诬为石头而在山中痛哭了三天三夜,便命人剖玉察看,证实那果然是一块举世无双的美玉。于是把这块美玉琢成玉璧,为了奖励卞和献玉有功,遂以卞和之名命名此璧为“和氏璧”。
  此外还有一个大家熟悉的完璧归赵的故事。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到了一块楚国原先丢失的名贵宝玉和氏璧。秦昭王得知后也非常想得到它,竟宣称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赵国明白秦国的用意,美其名曰是换,实则是骗取。但因惧秦又不敢拒绝,于是便派机智勇敢、足智多谋的蔺相如出使秦国,护送“和氏璧”去秦国交换城池,在谈判过程中,蔺相如识破秦王的阴谋,略施小计,从秦王的手中夺回了“和氏璧”,并顺利地返回赵国。后来,秦统一六国,这块“和氏璧”便被秦始皇琢成世代相传的“传国玉玺”,上刻“受命天子 既寿永昌”八个篆字,成为帝王无上权力的象征。
  据传说,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与西汉王室索要传国玉玺,结果传国玉玺被太后愤而摔在地上,摔掉了一角。王莽把玉玺搂起来,找了一位匠人,用黄金镶补玉玺缺角,这就是“金镶玉”的典故。值得玩味的是,刘邦不会知道,当年他从秦王子婴的手中接过传国玉玺,而今,将传国玉玺拱手让出的,将西汉王朝葬送了的刘氏子孙,也叫“子婴”。时光流转,一段乱世过后,传国玉玺回到汉室,刘秀开创东汉将近两百年基业。
  东汉末年分三国,孙坚、袁术曾得到传国玉玺,不过都缘分甚浅。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才使得玉玺回到汉献帝手中。接下来,曹魏代汉,西晋代魏,传国玉玺又是几经易手。司马家族抱着传国玉玺,也就勉强算焐了个热乎。八王之乱,偌大帝国被司马家族自己掏空,北方游牧民族趁机南侵。匈奴族国家前赵兵临城下,西晋的最后一位皇帝,晋愍帝坐着羊车,袒露上身,口中衔着传国玉玺,投降蛮族。战乱年代,机缘巧合,传国玉玺再次回到晋室。
  这一颗象征天命所归的玺印像是《指环王》中的那枚小小的戒指,令人渴望,令人垂涎,令人趋之若鹜,令人为之癫狂。它像是被附上了诅咒,令接下来的宋齐梁陈南国四朝都成为诡异的短命王朝,皇帝要么嗜好杀戮,要么笃信佛禅,要么沉迷声色犬马……总之少有明君圣主。终于,四百余年乱世后,隋文帝杨坚再次一统九州,得到了未知福祸的传国玉玺。
  斗转星移,不到三百年的光景,唐帝国也行将崩溃。名字起得极其讽刺的大将朱全忠,杀了唐朝最后一位皇帝,自立为帝,开启了中国的五代十国模式,这也是那枚命途多舛的传国玉玺的最后舞台。梁唐晋汉周,玉玺传至后唐,随着末帝葬身火海,便退隐江湖,只留下一段传说。此后,不断有人在田间地头江河湖海里发现传国玉玺,甚至还有人在菜市场叫卖传国玉玺,最后均被证明是赝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帝王将相均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所谓的“传国玉玺”也是不知去向,但是他们的故事,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人的根基,被传承了下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