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园背后的心灵史
2023年12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昭溪

  玉园是一处院落,《花开玉园》是因玉园而创作的一部散文集。
  我与养玉是40多年的文友,又同在文化部门工作多年,相互知根知底。他有才华、悟性好,文学创作起步很高,一出手即引起国内文学界的注意。我比他年长几岁,从没有喊过他老师。从内心讲,我也有一点自知之明,我知道他应该是我老师的。
  养玉的文学创作,第一个高潮在1980年前后,当时他还在大学里读书。参加工作后因工作等多方面的原因,写作较少,甚至停止了文学创作。到了1990年前后,调到文化部门从事专业创作,迎来了他创作的第二个高潮。这个阶段的作品收在《江山恋情》和《梨花情思》两本书里。前者是散文集,内收两部中篇游记,后者是一部中篇小说和散文集,内收散文20篇,短篇小说19篇,计27万字。
  后来他就进入了商界,经商规模也不大,一个中等的广告公司。这段时间虽然没写作,但也没少读书,阅历也丰富了,接触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尝到了一些人生的酸甜苦辣。他变深沉了,甚至深刻了。他似乎看清楚了,那个世俗的滚滚红尘也是一个深不见底的茫茫大海,他并不想真的陷进去。这时他又退回来了,还是想过一种宁静、优雅、干净的生活。于是就有了这所玉园。
  按说,创建园林也是专门的学问,是有一定之规的。但养玉不管那个,他以文学的情怀,用情感的表达来创造园子。他常常怀旧、寻根,时时回望来时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总是难以割舍。他把故乡搬到了自己创造的园子里来,他就能和故乡的山、石、人、物朝夕相处了。但物是人非,时过境迁,那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他只能象征性地把奶奶的搥布石、爷爷的酒坛子、上辈子留下的石磨石碾石碌碡石槽子、老家里的大树,祖林里的残碑,甚至用南山上的石头在园中垒了一座小小的南山。这些东西在养玉看来,都饱含生命的温度,充满了浓浓的乡愁。还有他平时喜欢的花草树木,松、竹、梅、兰、桂、丁香、海棠、木瓜、槐、榆、石榴、楝子……还有狗、猫、兔等等。这是一个乡村的系列,这个园子便有了故乡的影子,有了故乡的魂。生活在其中,久离故乡的飘零感就没有了。坐在奶奶的搥布石上,坐在老家的石碾上仰望星空,仰望明月,感到就是故乡的星月。还有,他把喜欢的诗词文章,铭文篆印,书法石刻,都刻在院墙和屋墙上,遍地文章,满壁诗书。李白、杜甫、苏轼、鲁迅、郁达夫、萧红、朱复戡都在这个园子里复活了。还有书房里的那些书,都在那个园子里。自己徜徉其中,就是徜徉在历史里,时时与自己仰慕的诗人文豪相遇、相伴。坐在鲁迅小院里读书,饮茶,喝黄酒,仰望墙壁,阿Q生命中的不幸和悲哀,就都活在自己眼前,身心就像回到阿Q的故乡绍兴鲁镇……
  总之,他创作了这样一个园子,也算创造了一个小小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属于他自己的。这个世界与院外面的世界是完全两样的。他如果关上大门,园内便自成一统。里面有自然,有历史,有文学,有乡愁……有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氛围,自己沉浸其中,或写作,或读书,或听雨,或仰望星空,或目送归鸿。这便是玉园主人追求的生活。
  建园之初,并无完整的蓝图,他是以文学创作的方式来建造玉园的,不断修改、增减内容。经过二十几个春秋,玉园终于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但养玉仍意犹未尽,又创作了《花开玉园》。这本书因玉园而写,是对玉园的文学解释,是对玉园的诗意补充。光看园子不看书,对园子理解不透。光看书不看园子,对书理解不深刻。书中所写的内容,有些看似与园子无关,实则是园子背后的故事。千丝万缕总因情,没有一点是无关的。
  《花开玉园》写的是真人真事,是回忆往事的抒情诗。写了故乡人的心灵史,写了部分文化人的心灵史。作者饱满的激情、华美的文字,完全是有感而发,不吐不快。作者完全凭着自己的艺术良心,其心灵在完全自由的状态下进行创作,《花开玉园》是一部自然天成之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