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千多场书画展,将“流量”变“留量”
一座小县城与书画的双向奔赴
2023年12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记者 秦国玲

  俯仰皆是的书画工作室
助力文化赋能城市更新

  12月16日,翰墨青州·2023书画艺术节在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青州中晨书画艺术产业园开幕。众多大咖、知名画作云集青州,展览将持续到12月25日。
  这不是青州第一年举办书画艺术节。
  “2013年以来,我们已经举办了11届翰墨青州中国书画年会、4届国际艺术品博览会,通过会展活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青州中晨书画艺术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产业园每年举办展览、拍卖、论坛等活动百余场,年接待游客量60余万人次。
  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表示,翰墨青州书画节的档次高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云集了全国书坛画苑各路大咖,佳作汇聚,翰墨青州的品牌已经享誉全国书画艺术界。
  “书画展会的持续举办对提升青州书画产业知名度、影响力,推动建设书画全产业链集聚生态发展体系,丰富书画产业业态,加快青州书画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青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辛冲认为。
  作为青州本土成长起来的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青州市书协主席陈铸在展馆见到了不少省内外好友。他介绍,青州每年各级各类的书画艺术节,一年能有几百场。而记者了解到,青州近年来每天平均举办各类书画展约三场,最多一天七八场,一年一千多场,参展书画家三千余人。每次展会,全国各地的书画爱好者如朝圣般奔赴青州,不仅为了亲眼目睹各大名家的书画真迹,更是为了感受书画文化浸润下的青州古城。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青州,有着浓厚的书画氛围,“家家翰墨、户户丹青”,不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画家工作室、小型书画馆俯拾即是,更有一批针对老中青及儿童的书画培训。随便走进一家画廊,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画彰显着画廊独特的艺术气质,他们风格各异,特色鲜明,各有所长。而被画廊串联起来的这座城市,又透露着它独特的文化底蕴,更培养了一大批古代书画大师和当代书画艺术巨匠。
  青州,是一座被文化浸润的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文化竞争力十强县。青州书画艺术源远流长,人才辈出,大书法家郑道昭、董其昌在青州留下碑刻墨宝,北宋山水画大师李成、明代墨竹大家冯起震等书画巨匠都诞生在青州。到上世纪80年代末,书画交易在青州萌芽,从零散经营到集群发展,青州逐步扛起书画大旗,引领产业风潮。“青州民间书画氛围浓厚,随着物质水平提高,书画爱好者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更好满足他们对优秀书画作品的需求。”青州市相关负责人说。
书画文化“软实力”
转化为发展“硬支撑”

  近年来,青州书画资源的聚集效应日益凸显。作为青州书画行业从业者中一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青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鞠孝军在展会现场无不自豪得告诉记者,青州是全国当代书画价格的一个风向标。
  荣宝斋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范存刚也深表赞同,“中国书画看山东,山东书画看青州”已经成为国内艺术界、收藏界的共识,青州作为著名的书画之乡,在全国书画市场中具有风向标的地位。
  近年来,青州扛起新时代文化使命担当,着力把书画打造成最亮丽的一张名片,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画产业发展模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书画产业生态链,成为全国书画艺术创作、展示、交流、交易的重要区域。同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开拓大众市场,加快业态模式更新,全力推动书画产业转型升级,成功探索出一条文旅融合、书画艺术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
  青州市打造形成了“九大书画市场、六大写生创作基地、五个交流培训平台、三个民间支持体系”为支撑的书画产业集群发展格局。拥有全国美协、书协等国家级会员85名,年书画商品交易额超100亿元,500余家书画经营业户,近5万名从业人员,集创作研究、展览交流、收藏、鉴定、交易、拍卖等综合服务于一体的书画产业聚集地,共同奠基起书画产业的“青州优势”。
  青州发展书画文化产业一直抱有大格局。近年来,青州持续为书画事业发展提供全链条服务,弘扬书画文化,壮大书画产业,引领行业发展,全力打造百亿级书画产业集群。
  将中晨书画艺术产业园打造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020年以来,青州充分发挥书画艺术资源优势,从探索书画税收、建立书画指数、发展艺术金融、加强版权保护等方面入手,不断创新驱动,突出示范引领,统筹推动书画产业健康发展。
  目前,中晨书画艺术产业园已有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的237家文化企业入驻经营,杨晓阳、何家英、卢禹舜等名家设立工作室,签约艺术名家200多名,从业人员3500余名,举办展览、拍卖、论坛等活动近百场,书画艺术培训近1000余人次。
  当前,青州正在加码文化赋能,一边理顺文化“家底”,一边挖掘文化带动潜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旅融合都走出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复兴”路径,以“文化”铸魂,将文化“软实力”持续转化为发展“硬支撑”。
“文化IP”次第激活
“书画+”新业态涌现

  书画产业的繁荣带动了青州文旅产业的升级,青州的“文化IP”次第激活。
  2023年6月,青州新博物馆投用,这是唯一一个首批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县级市博物馆,因盈千累万的藏品、浓郁悠久的历史传承而闻名全国。
  9月26日,作为青州重大文化设施之一的青州美术馆正式开放运营,该馆集书画艺术作品收藏、展览、交易、学术研讨等综合性功能于一体,不仅为书画艺术交流展览打造了新的平台空间,也一举成为书画交易、研学的重要基地。
  双节前夕,重新修缮后的李清照纪念祠也重新开馆。李清照在青生活期间遗留下来的易安居、归来堂、溪亭等重新开门迎客。
  青州新博物馆、青州美术馆等一个个新崛起的“文化IP”正在被激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兴“文化IP”正在点亮这座古城。青州以独有的瑞兽“峱”为原型,推出了城市IP“峱宝宝”,并设计毛绒玩具、文创盲盒等产品40多种产品带动文旅创收,把“峱宝宝”形象广泛运用于文化旅游、禁毒宣传、法制教育、防溺水等宣传公益活动,在树立城市品牌形象和弘扬社会正能量中发挥出巨大作用。
  蔡向鹏是山东拓远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位资深策展人,他说,青州目前已经不缺人气,但如何把城市文化内涵和形象做更深远的推广,是下一步青州在会展活动中可以突破的地方。
  “书画+”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充分利用青州博物馆、青州文化馆、青州图书馆3个国家一级馆以及青州美术馆、李清照纪念祠、三贤祠等精品文旅场所,打造“书画+文旅”发展矩阵,全力打造国内知名的书画创作交流基地,年接待书画游客超60万人次。
  推动书画艺术事业转型发展方面,青州市聚焦当前消费升级趋势,积极培育“书画+N”的新业态、新模式。立足时代,积极培育“书画+电商”。抢抓线上直播销售机遇,建成集书画线上交易、智慧画廊、艺术品数据库于一体的中晨艺术网,建成线上书画电商基地、大众书画平价超市7个,年电商交易额突破5亿元。同时,组建电商艺术品公司,为企业商户提供“一对一”线上营销策略和运营技术支持,培育发展书画电商企业60余家,不断满足大众的文化艺术需求。
  近年来,青州将农民画作为发展大众书画的突破口,与农民增收、旅游发展紧密结合,青州农民画也成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如今,青州有农民画协会会员2000多人、农民画专业合作社10个,年创画作万余幅,农民画年交易额4000万元以上。用农民画拉长书画产业链、丰富农村文化、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农忙种田,农闲挣钱”成为农村新景象。
  一系列活动,不仅是一场规格一流、高贵典雅的“艺术盛宴”,也是讲好青州故事、弘扬青州文化、打响青州品牌的“重要窗口”,为青州文化事业发展带来新活力,为青州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增添新动能。
  在书画文化赋能创新的步伐里,青州成功诠释了文旅融合的“别样红”,文化产业的持续复苏繁荣,造就了“书画+”深度赋能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承古拓今,生生不息。
  千年古城新崛起需要更多的文化赋能。出圈的城市文化将吸引来的“流量”变成“留量”,最终成为助力青州经济的“增量”。近年来,青州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画产业发展模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书画产业生态链,成为全国书画艺术创作、展示、交流、交易的重要区域。近年来,青州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开拓大众市场,加快业态模式更新,全力推动书画产业转型升级,成功探索出一条文旅融合、书画艺术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