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26日讯(记者 顾松 通讯员 孙志惠 刘广忠) 近日,持续低产的临41-侧35井日产油达到9.5吨。这是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应用复合减阻增注技术措施,让油井从“注不进采不出”到“注得足采得高”转变的一个缩影。
临盘采油厂把技术集成创新作为关键,地质工艺一体化论证,管理区强化组织运行,技术人员正确认识油藏潜力和油水井对应关系,让措施低效变高效,高效再提效。
他们应用复合酸、表活剂增注等技术手段,持续治理欠注井,2023年共实施水井酸化126井次,平均有效期122天,同比增长8%,日增注5520立方米,全厂欠注井由2022年的220口降至133口。
通过技术集成,协同酸化压裂和表活剂洗油的技术特点,临盘采油厂自主创新的低渗油藏复合减阻增注技术,配套“清、防、疏、解、降”五步法施工,实现低渗油藏高效长效增注。
众所周知,低渗透油藏由于储集层致密、孔隙喉道小、渗透率低,导致渗流阻力大、启动压力高、注水开发难,其中初期转注井受含油饱和度、启动压力梯度大等因素影响导致欠注;长期注水井受固相颗粒堵塞、外来注水中含油以及注水中乳化堵塞等因素影响导致欠注。
技术人员采取“远解近稳”治理思路,即远端大排量注入深部“解堵+表活剂”增注,近端“防膨预处理+表活剂”洗油处理,实现了“注水前缘造缝增渗、深部污染解堵疏通、油层润湿反转减阻”三重效果,有效提升低渗油藏酸化效果,完善了欠注井酸化增注技术体系。
临41-侧39井注水层投注以来一直注不进,对应油井临41-侧35急需补能。技术人员对该井实施复合减阻增注技术,辅助“表活剂+复合酸”降压增注,近井造缝提能,实施后油井日注水量持续稳定在133立方米,对应油井临41-侧35注水见效,开井后日产油稳定在9.5吨。
“单一的技术解决不了断块油藏当前面临的复杂问题,集成创新应用成熟工艺技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临盘采油厂采油工程首席专家唐俊说,今年以来,临盘采油厂先后在临41-侧39、临45-斜63等4个井组探索试验,均获得成功,日增注水量170立方米,阶段酸化平均有效期105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