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轮经济“驶入”新蓝海
2024年07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吹海风、看海景、吃烧烤、品海鲜……今年1月1日开启商业首航以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广受游客青睐。
首艘国产邮轮火爆超预期
  截至7月11日,“爱达·魔都号”已成功运营45个航次,服务超19万人次,占同期全国邮轮旅游人数的50%。
  “最近一两个月,每个航次的游客数量都超过4700人,火爆程度超出预期。”中船邮轮、爱达邮轮董事长杨国兵表示,有别于以往邮轮产业发展的“过路经济”问题,中国邮轮产业构建的是以文化、艺术、科技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发展生态。
  “现在魔都号的下船速度,可以达到3.4秒/人,这也是世界速度。”杨国兵说。
如何将“过路经济”
转向产业链经济

  如何破除邮轮产业发展“过路经济”的特征?杨国兵指出,只有打通制造、配套、运营的整条产业链,“过路经济”才会升级为带动效应显著的产业链经济。
  因此,中国需要建立自己的邮轮公司,打造世界邮轮行业的“中国范式”。
  近期公布的入境免签政策进一步释放了消费潜力。国家移民管理局5月15日发布公告,决定在中国沿海省份全面实施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
  乘邮轮并经由境内旅行社组织接待的外国旅游团(2人及以上),可从13个城市的邮轮口岸免办签证整团入境。
  此外,《国际邮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靠港补给的规定》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在畅通物资供应补给、通关便利化措施等方面作出规定,着力打通靠港补给环节的堵点。
中国邮轮产业
正蓄势发力

  在诸多政策利好的加持下,中国邮轮产业正蓄势发力。
  从全国来看,邮轮旅游市场正逐步回升。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负责人霍福鹏介绍,去年9月,国际邮轮复航后、全年中外旅客运输量达10.7万余人次;今年仅一季度就已超19万人次,呈现快速恢复和增长态势。入境邮轮航线加快恢复,今年以来已有21艘国际邮轮在我国境内港口开展运营。
  数据显示,到2035年,中国邮轮经济总量将达到5000亿元。按业界公认的邮轮经济1∶14的拉动比例倒推,制造端每年的投入将达到350亿元,如此之大的市场空间,更需要船舶工业加快建设步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