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水果。
蔬菜水果是人们丰富多彩的饮食习俗中的重要元素。你可能没发现,在古代中国,蔬果从来都不是单单满足口腹之欲,而是寄托了人们的美好真挚情感,被人们赋予各种吉祥寓意祝福文化内涵,演绎着很多人文历史典故和有趣的传说。古人云:“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古代饮食中独树一帜的吉祥文化是古老中华大地上的先民在生产劳作和生活中孕育出来的,不是随口一说抑或插科打诨,集中围绕着“福、禄、寿、喜、财”五大主题,生动展现了古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承载着老百姓纳福祯祥,趋吉避害的美好愿景,也成为历朝历代器物装饰的重要题材。
□孙晓明 孙辰龙
佳偶(藕)天成
莲藕是睡莲科莲属水生植物的地下茎部。《汉乐府》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侧面体现了江南地区广泛食用藕的现象。四川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上的采莲图,形象地展现了汉代人取藕的场面。马王堆汉墓出土有藕的实物,其汉墓遣策记载的“鲭禺肉巾羹”的“禺”指的就是藕,这道菜肴就是鲫鱼、藕和芹菜一起煮的羹。藕在北方和南方地区均有分布。司马相如《子虚赋》中“咀嚼菱藕”描绘的是关中地区种藕的情形。莲藕之所以成为古代的吉祥蔬菜,在于“莲”又名“荷”(和),夫妻之间互送莲藕则寓意夫妻和睦;“藕”与“偶”同音,取佳偶天成之意。此外,莲藕多洞眼,其果实莲蓬又多子,寓意新婚夫妇多子多福,也可代表财源广进。
葫芦寄托爱情
葫芦又名“壶卢”“瓠瓜”“匏瓜”“苦瓠”等,为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瓠也称壶,老硬时称匏,其被利用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人工种植也很早。《诗经·豳风·七月》云:“七月食瓜,八月断壶。”瓠变老变硬之后,就不能吃而只能做生活器具了。《诗经·大雅·公刘》云:“执豕于牢,酌之用匏。”这是用匏做酒器。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百越人有一种盛酒水的器具,名为“匏壶”,其得名的原因在于器形像一个截去顶端的葫芦。在远古传说中,葫芦与中国人有着很深的渊源,除了孕育人类的传说,葫芦即“福禄”,还有很多民族将葫芦视为婚姻和谐美满的吉祥物。如古代婚礼仪式中有喝“合卺酒”的风俗。所谓“卺”,就是一种将一只葫芦一分为二而成的瓢,新郎和新娘要各持一只瓢饮酒,完成“合卺”仪式,象征夫妻合二为一,永结同心。
礼拜恩师要拿芹菜
现在的人们再现了历史上尊师重教的一幕,学生礼拜先生,拿一刀腊肉、一捆芹菜,其实这里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古人将芹菜视为吉祥的蔬菜。考中秀才被称为“采芹”。所谓“采芹”,指的是古代贵族子弟在入学(类似今日开学典礼)时进行的一种仪式,即学子们需要带一些蔬菜祭祀先师先圣,他们奉献的蔬菜,多半是在学宫前的水池里采摘的一些以水芹(芹有水、旱之别)为代表的水生植物。于是,后世就以“采芹”作为对学子考学的祝福之词。
考古发现证实,长江流域是芹的主要产区——里耶秦简食物簿将芹放于蔬菜之首,江苏徐州地区出土的汉代蔬菜中也包括芹。马王堆汉墓遣策记载了多种用芹制作的菜肴,如“狗巾羹”“雁巾羹”“鲭禺肉巾羹”等。“巾”指的就是芹菜。此外,汉代似有芹的外来物种,名曰“胡芹”。《齐民要术》详细描述了胡芹的烹饪方法。
萝卜是好“菜头”
《诗经·小雅·信南山》中有“中田有庐,疆场有瓜”的诗句,其中的“庐”就是萝卜。萝卜是中国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萝卜在古代最初是作为药用植物,后来才发展为食材。萝卜作为蔬菜,人们一般只吃它的根茎部分,其既可以生吃,也可以加工腌制后吃。萝卜有吉祥寓意。如天津地区有一种全身呈深紫色的紫水萝卜,由于“紫水”二字的声母与“子孙”二字的声母一样,因此人们赋予这种萝卜“宜子孙”的吉祥寓意;而在闽南和台湾地区萝卜又被称为“菜头”,谐音“彩头”,所以,萝卜成为当地人除夕大宴上必备的菜肴,为了来年讨个好“彩头”。
佛手即“福寿”
佛手瓜古称“安南瓜”“寿瓜”等,属葫芦科多年生蔓性植物。佛手瓜清脆多汁,味美可口,营养价值颇高,再加上瓜形如两掌合十,有佛教的祝福之意,深受人们喜爱。此外,佛手谐音“福寿”,因此它常被用作祝寿礼品。
汉代人偏爱甜瓜
甜瓜是古代最重要的水果之一,也是我国最古老的瓜种之一,浙江吴兴钱山漾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就出土过甜瓜籽。甜瓜在商周时期已广为种植。《夏小正》中有“五月乃瓜”的记载,这里的“瓜”指的应是甜瓜。甜瓜主要生吃,《礼记·曲礼》中甚至还有不同社会阶层生食甜瓜的严格礼仪区分。秦汉时期,甜瓜依然是贵族们最喜欢的水果。考古工作者曾在马王堆汉墓墓主轪侯夫人辛追体内发现多达138粒甜瓜籽。数量惊人的甜瓜籽足以表明这位夫人对甜瓜的钟爱。从发现的未消化的甜瓜籽来看,轪侯夫人应该是在食用甜瓜后不久死去的。无独有偶,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墓主刘贺是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西汉第九位皇帝,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仅在位27天)。从帝到王,再到侯,刘贺过山车般的政治生涯让人唏嘘不已。与轪侯夫人经历相似的是,在刘贺腐朽的尸体处,考古学家也发现不少被胃液侵蚀的甜瓜籽。由此推测,刘贺在去世之前,也曾大量吃过甜瓜,并在不久后彻底咽气。由于瓜类蔬果多是蔓生植物所结的果实,具有藤蔓绵长、果实累累、籽实多多的特点,因此,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瓜是人丁兴旺、子孙昌盛的象征物。《诗经》中有“绵绵瓜瓞”之语,意即子孙后世要像瓜瓞(小瓜)一样绵远长久,代代相继。
失而复得的石榴
石榴又名“安石榴”“丹若”,原产波斯及印度西北部,由于其果皮里包裹着众多籽实,与中国人多子多福的愿望相契合,所以当石榴种子被张骞从西域带回后,颇受人们喜爱。《北史·魏收传》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北齐的安德王高延宗娶李祖收的女儿为妃,隔了不多日子,已经做了皇帝的高延宗去李家赴宴。临别时,李妃的母亲特意送给他两个大石榴。这位皇帝感到莫名其妙,于是,他就将这两个石榴随手扔掉了。事情被大臣魏收知道了,连忙赶去对皇帝说:“石榴房中多子,陛下新婚,李妃之母赠以石榴,即是希望陛下子孙众多之意。”高延宗听后恍然大悟,连忙命人去把石榴找回来收好。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釉里红三果碗内里光素无纹,外壁釉里红绘的三果,为石榴、桃、瑞果,寓意“榴开百子”,是清雍正官窑的精品。
寿桃与“桃花运”
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中曾出土过桃核。《诗经》《尔雅》等古籍中均不乏对桃的记载。在中国文化中,桃始终被作为福寿吉祥的象征。寿桃是典型的寿辰吉祥物,孙悟空正是由于偷吃了西王母的蟠桃而闯下大祸。还有一则关于“东方朔偷桃”的传说。相传,汉武帝寿诞之日,宫殿前一只黑鸟从天而降,武帝不知其名。东方朔回答说:“此为西王母的坐骑‘青鸾’,西王母即将前来为陛下祝寿。”果不其然,顷刻间,西王母携仙桃飘然而至。西王母将5个仙桃献给武帝。武帝食后欲留核种植。西王母却说:“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原地薄,种之不生。”又指着东方朔说:“此人曾三次偷食我的仙桃。”据此,始有“东方朔偷桃”之说。由于传说中东方朔有一万多岁的寿命,是“超级寿星”,因此后世的帝王将相寿辰,常用“东方朔偷桃图”来祝寿。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粉彩过枝桃纹盘就是稀世珍品。由于桃花与女性温婉娴静的气质相似,因此古人常把男性受到女性青睐的好运称为“桃花运”。此外,古人还用桃木做成桃符、桃人、桃木剑,用于避邪驱怪,至今流传。
荔枝即“立子”
荔枝为岭南四大佳果之一,其味道鲜美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宋朝文豪苏轼《食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足以说明荔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作为吉祥瑞物,荔枝的吉祥寓意主要是由于“荔枝”谐音“利子”“立子”,因此常用于新婚祝愿,预祝新婚夫妇早生贵子。岭南地区还有将干龙眼(桂圆)和鲜荔枝放于新婚夫妇床头的习俗,这一点和北方地区将栗子和枣子、花生放在新婚夫妇床头的习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荔枝的“荔”又谐音“利”,象征大吉大利。此外,还有人将荔枝、葱、藕、菱组合在一起——荔谐音“俐”,葱谐音“聪”,藕色晶莹透明取其“明”,菱谐音“伶”,四字组合谓之“聪明伶俐”。
“金丸”枇杷
2004年,湖北荆州纪南镇松柏一号墓出土了一枚重要的木牍,整理者将其定名为《孝文十年献枇杷令》,它的主要内容是地方向中央贡献枇杷的相关规定。这是首次发现关于汉时地方水果向中央运送的记录。牍中记录的时代是“孝文皇帝十年”,即汉文帝前元十年(公元前170年)。地方向汉文帝进献的水果是枇杷。目前所知关于枇杷的最早文献记载为司马相如《上林赋》中的“枇杷燃柿”。枇杷的原产地为长江流域,最早种植的应是长江流域西南地区。晋郭义恭《广志》记载:“枇杷,冬花,实黄,大如鸡子,小者如杏,味甜酢。四月熟,出南安、犍为、宜都。”枇杷是常绿乔木,其叶四时不凋,这是它与众不同的地方,所以古来文人多赞叹其质同松竹。而医学上也说它有宣肺止咳的功效。古人视枇杷为吉祥的水果,因其满树金黄,也称“金丸”,故枇杷的寓意为“金玉满堂”。
柿子不只“事事如意”
柿子也是古代常见的水果,其果肉由初熟时较脆硬,到老熟时柔软多汁蜜甜,多为耀目的橙红色或大红色。《尔雅翼》记载:“柿有七绝,一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蠹,五霜叶可玩,六佳实可啖,七落叶肥大,可以临书。”古代器物中常见的柿蒂纹是模仿柿蒂的形状创作的,分为多瓣,每瓣的主体呈椭圆形,较宽,前部尖凸,像蒂一样却又略有变化。柿蒂纹起源较早,我国古代的陶器、青铜器上均可见到。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木中根固,柿为最,俗谓之柿盘。”建筑图案也多用柿蒂纹,寓意建筑物坚固、结实。“柿”与“事”同音,加上如意纹,寓意“事事如意”或“万事如意”。柿子和荔枝合在一起寓意“利市”,古人常将两者作为礼物馈赠给经商的亲朋好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