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岱岳区紧紧围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总体部署和要求,委托山东右典健康产业有限公司“量体裁衣”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加快解决基本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一个建在自己家里的养老床位,让泰安市岱岳区天平街道黑水湾社区67岁的周长岱老人心里感到踏实。“晚上起身上厕所,感应灯就会自动亮起来;走进卧室时,拉一拉新装的床边扶手借力,这样既安全又方便……政府帮忙置办的这些设备都非常实用!”周长岱老人神采奕奕地向笔者一一展示前段时间自己家中新改造的养老床位。
还是原来的家,但又有些不同——开通了无线网络,配齐了床边护栏、四脚手杖、沐浴椅、移动坐便椅、防滑垫、照明设备等适老化设备和紧急呼叫器、烟雾报警器、运动传感器等智能化设备。
这是岱岳区依托民政部和财政部两部门利用福彩公益金开展的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山东右典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负责承接实施。和周长岱一样受益于该项行动的岱岳区老年人有600位。
做好“必答题”,增加“自选题”,让提升行动更多惠及老年人
在实施过程中,岱岳区健全推动机制,为项目开展做好科学谋划,把项目分为基础项目和可选项目,基础项目是“必答题”,可选项目是根据老年人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配置的“自选题”,让老年人有更大选择空间。
“从老人的需求出发,我们现在更多基于老人原床情况进行改造。比如在床旁边安装扶手,辅助老年人起身、上下床、防止翻身滚掉床等。在此之外还链接公益慈善资源增配了诸如太阳能灯等多项公益项目,体现了为民服务的主动性。”右典照护项目负责人丁文龙说。
提高精准度,推动便捷化,让养老服务聚集在床边身边周边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便捷的养老服务,是广大老年人的朴实愿望。“既要适老,也要适用。”丁文龙说,右典照护在项目实施中,通过对老年人需求场景进行两次上门开展评估、走访了解老人的具体意见和需求,一人一策、一户一档,个性化、标准化定制改造方案,提升适老化改造的精准性、便捷性、可及性。
8月8日,右典照护家庭养老床位信息平台报警声响起。工作人员李蕾蕾查看后台,发现王希莲老人家紧急呼叫器发出警报。她马上与老人家属取得联系,得知是老人向邻居介绍自家的“新成员”,触发设备报警。
“幸好是虚惊一场。”李蕾蕾说,给居家养老添加智慧元素,可以实时分析、精准定位。一旦发生危险及时预警,能够有效引导应急服务人员入户,确保老人人身安全。
持续强监管,切实强保障,让提升行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岱岳区民政局系统推进提升行动实施,规划财务和慈善事业科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快速足额支付,为项目高质量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养老科、街镇、村社和服务机构多方紧密衔接,通过广泛开展宣传、重点摸排、数据汇总、“一户一案”个性化设计等方式,在细微之处下足“绣花功夫”。统计数据显示,对这些适老化服务,居民群众的满意度达98.8%,“实用”“方便”“安全”是老人们普遍使用的评价。
岱岳区民政局养老科负责人表示:“通过试点项目建设,岱岳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和品质得到了有效提高。经过半年多努力,全区建成家庭养老床位600张,相当于6家中等规模养老院,有效补齐养老服务短板,为老年人安心居家养老创造更好条件,实现城乡养老服务均衡发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