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巩悦悦
10月10日,在山东省教育厅主办的齐鲁“三名”建设工程总结交流会上,齐鲁名师、齐鲁名校长、齐鲁名班主任与省内外专家进行了思想碰撞。据了解,齐鲁师范学院自2004年以来,一直承担中小学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的组织与实施,2023年新一期建设工程调整为“三名”。
齐鲁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林松柏表示,历经20年的实践探索,齐鲁“三名”建设工程培养造就了一批省内顶尖、业界公认、国内领军、具有鲜明教育思想和成熟教学模式、能够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家型教师和校长队伍,为山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有155位荣获了国家级的荣誉或表彰。
齐鲁“三名”建设工程固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林松柏话锋一转,指向“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如何深化教育研究,如何才能培育出更多教育教学领军人才”。记者了解到,思考成效、查摆问题、“把脉”出招正是此次大会的核心议题。
如何让齐鲁“三名”好上加好?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院长于京天指出,过去的好教师、好校长、好班主任,过几年心态也许就变了,初心也许就不在了。因此,关键在于主管部门要为培养对象营造成长需要的环境。
“我不太同意层次低的去县里实习,层次高的到市里实习。如果能有好点的培训资源,要尽可能覆盖更多老师、校长。”于京天指出,讨论领军人才培养,最终目的在于带动更多普通老师一起成长,把中国的每一所学校办好、每一个孩子教好。如果全国几十万所中小学都能有系统化的本校改进方案,对全国学校而言将是莫大推动。
江苏省锡中教育集团总校长、“网红校长”唐江澎也被特邀到了研讨会现场。他的发言辛辣直接:“把国家课程方案一条条做出来,一点点做下去,使之成为齐鲁大地的生动教育实践,让它变成校园里蓬勃成长的气象,这就要求每一个被称为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的人,必须从根本上追问教育究竟为了什么。”
唐江澎认为,要培养学生的终身阅读人格,帮助他们寻找精神上陪伴的避难所,一定要把美好的事情植入学生的灵魂深处,“当一名高中生开始用经典表达的时候,他还会怕写不好高考作文吗?”
“真正的课堂是学堂,不是老师的教堂。今天要把教师教的舞台变成指导学生学的阵地,引领学生不断进行深度学习。”张志勇提醒道,教师本质上不能离开学生成长的现场。走不进现场,走不进学生成长的家庭和活动,就感受不到孩子发展的独特性。当你陪伴孩子在操场上奔跑的时候,教育就无声地发生了。
山东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李文生表示,20年来,全省累计认定齐鲁名师名校长993人,在培育周期内的名师380人、名校长120人、名班主任240人。此外还完成了11批3498名山东省特级教师的评选认定、推荐两批教育部“双名”工程培育人选,全省名师名校长队伍不断壮大,以齐鲁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为引领的中小学教师人才雁阵基本形成。
“在座的各位老师是山东教师群体的优秀分子,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要把立志成为教育家作为人生的不懈追求,担负起育才造士、教育报国的光荣使命。”李文生强调,鼓励引导优秀人才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要让每个孩子都能遇上好老师,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全社会涵养尊师文化,推动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的良好局面。
研讨会最后,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孙晓筠强调,齐鲁“三名”建设工程20年,是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历史,要进一步做好未来“三名”建设工程道路设计和规划,解决好前路“怎么走”的问题。
“只有超脱世俗功利的人才能说自己是教育家,今天我们必须从时代的拷问面前走出来。”10月10日,在齐鲁师范学院体育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脱口而出的这番话,引发了现场近千名齐鲁名师、齐鲁名校长、齐鲁名班主任的深思。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