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神舟十九号发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承担了飞船推进舱结构与总装、电源分系统、对接机构分系统、测控通信子系统等研制任务。随着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开启飞行任务,空间站将首次迎来3舱3船共6个航天器均采用锂离子电池供电的新局面。
捕获时间
控制在2秒内
此次神舟十九号飞船采用6.5小时快速交会对接,对接机构是完成此次交会对接、确保航天员顺利进入空间站的关键产品。
为了实现在轨的可靠对接和分离,八院飞船研制团队将两个对接机构的接触情况,分成22种类型并开展数字仿真,精益求精。同时,研制团队还在地面完成了全自由度、高低温环境下的各项试验,包括31次捕获缓冲试验、5次连接分离试验,将捕获时间控制在2秒以内,分离角速度控制在每秒0.5°以内。目前,对接机构已在轨完成32次对接、28次分离任务,均取得圆满成功。
主电源储能电池升级为
更先进的锂离子电池
作为飞船的两大关键系统,能源系统和信息系统在常态化、高密度的发射节奏中逐渐完成了升级换代。通过与空间站联合协同,逐步建立起可靠的能源并网机制,并协调利用测控链路,让飞船实现用电平稳自由、信息交互畅通,实现“看得见”“听得见”“找得到”。
从神舟十八号开始,神舟飞船的主电源储能电池升级为更先进的锂离子电池,单组电池扩容达到30%以上,同时新增了更为精准的充电分流控制模式,安全控制策略自适应能力进一步提升。
随着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开启飞行任务,空间站将首次迎来3舱3船共6个航天器均采用锂离子电池供电的新局面。无论是径向停靠的神舟十八号,还是前向停靠的神舟十九号,在可靠的并网模式下,将能源系统的控制策略整体优势发挥到极致,系统也更安全。
测控通信分系统,为载人飞船专门研制了图像、话音、着陆搜寻三个特殊领域的相关设备,即使飞船身处火箭上升时的振动中,仍能可靠实现舱内外图像天地传输;在与空间站交会时相距几十公里,飞船内航天员既可以通过空空通信链路,与空间站内航天员进行通话,也可通过中继信道、数传信道进行天地话音通信;着陆搜寻设备在飞船正常返回着陆段或应急状态下着陆时,可发出信标信号,为空中和地面搜寻提供精准的引导。 据澎湃新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