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一味
2024年10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伟超

  朋友喜欢葫芦,他手里有许多材质不同、形状各异的葫芦。看到这些葫芦,我总想起院子里的那根葫芦藤。
  那年,爷爷在院角搭起木架,撒下几粒葡萄种子。待到嫩芽钻出地面后,便如倒流的飞瀑一般生长,卷须领着娇嫩的绿叶,没多久便爬满了木架。爷爷仰头望着满眼的青绿,却发现混进来一根葫芦藤。葫芦藤与葡萄藤相互交织,一同生长。我时常贪恋葡萄的甜美,但对这混入的葫芦藤更感兴趣。
  每天我都会去看那葫芦藤,它与葡萄藤有所不同,虽攀爬于木架之上,却并不贪恋,卷须摸索着趴在墙角,蜷缩一隅。待到花落,总算能看清那圆滚滚紧贴在一起的葫芦了。葫芦周身遍布绒毛,每逢清晨,有点点露水凝聚。葫芦从这露水中汲取养分,滋养起内里的乾坤世界。
  葫芦的一生,到此便即将结束,葫芦的新生,也就即将开始。
  葫芦任凭人来决定大小,但不管它什么大小,总归有用处。玲珑时成为把件,让人握在手心,哪天若是厌了,便独自滚落一旁;适中的成了瓢,每天躺在水中,却也不嫌清冷,人握时总是温润;待长到从藤上跌落,在太阳底下打几个滚,便成了壶,肚里的乾坤也就派上了用场。
  我从此喜欢上了葫芦,不是因为它用处多,只是觉得它从不沾染世间种种尘埃,颇具禅意。无论如何塑造,无论如何誉之、谤之、讽之,它都静默不语,淡然处之,活脱脱像个智者。
  看到葫芦,我总想起苏轼在《南乡子·自述》中的那句:“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看破功名、心无挂碍的苏轼,用一个“愚”字,通达且释然地挣脱着世俗的束缚。
  到底什么才是精明呢?或许,真正的精明,便像这混在葡萄藤中的葫芦,不贪誉、不嗔诽、不痴讽,能够尝到那人间一味。
  (本文作者为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