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三大铜亭
2024年11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岱庙铜亭
  颐和园铜亭
  昆明金殿
     铜亭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精品,以其独特的铜质材料和精湛的工艺著称。铜亭多铸造于明清两代,国内现存岱庙铜亭、颐和园铜亭、昆明金殿三大铜亭。古代铜亭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它们与宗教、信仰等紧密相连,为后世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孙辰龙
岱庙铜亭
  初冬的岱庙尽显斑斓的色彩,银杏的金黄、侧柏的深绿、天贶殿的红墙,交织在一起,氤氲着静谧安详的氛围,在岱庙北门厚载门与后寝宫之间,后花园——紫园的南边,高高的垒台上矗立着一座重达20余吨的铜亭,与明朝的六角十三层(现仅存下部三层)铁塔东西对峙,构成岱庙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铜亭被建造安置在泰山极顶碧霞祠内,原名“金阙”,供奉碧霞元君像。铜亭呈矩形,宽4.4米、进深3.4米、高5米余,歇山式屋顶,亭屋顶、脊瓦板、瓦檐、柱与柱础、梁枋、斗拱、格扇等均为铜铸件组合安装而成,做工精细,连接精密。
  此亭铸造时有门有窗,并能转动开启,为仿木结构,有卯有榫,可拆卸组装。铸造师选择铜为建亭材料,是因为铜具有独特的美感,铜亭耐腐蚀,能保持长久的使用寿命,并能随季节温度和光线的变化展现出不同的色彩。
  从万历年间至今的四百多年中,铜亭经过朝代变更、战乱灾祸、人为毁坏,仍能生机勃发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实属不易,多少次面临被毁的危险,却奇迹般地化险为夷,其中蕴藏着鲜为人知的故事。
  明天启、崇祯年间,陕北连年旱灾,穷苦百姓食不果腹,纷纷揭竿起义。李自成的起义军转战泰山时,为筹备军费,看到岱顶碧霞祠内的金阙,以为是纯金铸成,派人把金阙拆开,搬运到山下,后来发现是铜材铸造,只是表皮鎏金,于是令人把金粉刮走,丢弃了铜亭。起义军撤走后,当地人把铜亭运到灵应宫保存下来。1972年,泰安地区文物部门把铜亭搬迁至岱庙,筑起石台,予以重新安放。
  现在的铜亭门窗缺失,据文物专家考证,其门窗毁于清朝道光年间,当时云南匪患严重,需筹集剿匪的款项,清政府库内无钱,要大量铸造铜钱,于是清廷下旨各府、州、县筹集民间铜材,上交大清王朝。到哪里筹集铜材?泰安知县为筹铜搞得焦头烂额,有人献计说拆掉灵应宫的铜亭就绰绰有余,县令即刻命令铜匠去拆铜亭,先是拆了铜亭的门窗和一个梁,结果发现铜亭的铜是经过特殊处理的,不适宜铸造铜钱,便终止了拆亭,可惜毁坏的梁和门窗已无法恢复,所以,现在人们看到的是一座没有门窗的空壳亭。
颐和园铜亭
  清乾隆二十年(1755),清廷在清漪园(今颐和园)内昆明湖前、云辉玉字牌坊向北至山顶的智慧海、佛香阁为主轴线建筑的西坡上,建造了与东坡转轮藏相呼应的宝云阁,因形如亭,全用铜铸造,故有了“铜亭”的俗称,是用来祈求福寿的念经处。
  亭正方形,三开间,重檐歇山式屋顶,高7.55米,重约207吨,外形全仿木结构样式,亭正脊安一喇嘛塔,端部安龙头,下层檐戗脊上安螭吻,铸浅浮雕图案。亭身四面中开间安4扇格扇门,外加风门,两侧为窗,门装板上铸有浅浮雕如意图案,上下檐之间装斜纹图案花窗,底为一踏步高的大理石亭座。
  亭屋顶、脊、瓦屋面神兽、梁枋、柱与柱础、格扇门、窗斗拱等,全系单件铸铜,按建筑法式安装组合而成,连接精密,丝丝入扣,铸造浮雕图案细腻,铜亭部件之多、体量之大,均为三大铜亭之最。
  铜亭建在颐和园佛香阁西坡一组封闭式琉璃建筑群内,立于天井中两米多高的大理石台上,台四面作石梯,梯带与平台上安白色石栏板,栏板上有雕云纹的望柱,栏板与亭之间一米多距离为亭的外走道。铜亭被高台烘托,显得气势非凡。
  颐和园铜亭是建筑技术与铸造技术的高度结合,证明其工艺在清朝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亭顶屋脊上装饰有喇嘛塔、龙头、螭吻等,说明其具有宗教信仰等功用。
昆明金殿
  明万历三十年(1602),在云南昆明城东北7里处的鸣凤山上,仿武当山金殿样式曾建有一座全铜亭,命名金殿,又名铜瓦寺。明崇祯十年(1637)被移往宾川鸡足山金顶寺。现鸣凤山上的金殿,是清康熙十年(1671)平西王吴三桂所仿建,在殿的脊梁上铸有“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字样。金殿在清咸丰八年(1858)损于战火,次年修补。
  该铜亭为方形三开间,宽6.2米、进深5.1米、高6.7米,屋顶为重檐歇山式,大理石台阶,全仿木结构建筑形式。亭的屋顶、瓦屋面、脊、吻、斗拱、梁枋、匾联、柱、格扇等,也是采取部件铸造组合而成,铜格扇门上还铸造有精细的浅浮雕花纹图案。亭内供桌、神帐、神像都是用铜铸成的。亭外台基、左右侍亭,以及耸立着的旗杆和七星旗等,也是用铜铸造或锻成,做工精细,雕刻细腻,比例匀称。亭周围遍栽绿树,亭后有明代山茶一株,高约10米,春季开花,艳丽异常,金光闪闪的铜亭在一片绿树红花之中显得格外美丽。  
  (本文作者为文史研究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