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乱成了一锅粥
别急,本文为您梳理原著中的地理与势力设定
2025年02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哪吒所在的陈塘关的原型即是现在的山海关。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在春节期间上映,想必很多影迷已经看过。那么问题来了,“殷商勇士,踏平冀州”的冀州在哪里?朝歌与西岐分别在何方?除了商与周外,还有其他势力存在吗?咱们一起来聊聊《封神演义》原著中的地理与势力设定。

  □令狐小跑

封神宇宙,分为五区
  《封神演义》开头,便对整个世界观的地理分布有了大致交代。有四路大诸侯率领八百小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居于东鲁,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镇诸侯领二百镇小诸侯,共八百镇诸侯属商。
  由此推测,封神的势力分布是以朝歌为中心,东南西北四个重城拱卫,形成了一个斜“十”字,四个重城分别由四伯侯统辖。关于四侯的辖区,作者许仲琳还做了一个简单的算术题:四伯侯各领二百镇,商朝天下共计八百镇。
  根据原著内容、设定原型以及实际地理区划,便可以大致推断出封神世界的疆域范围:北部到达河北或东北地区南部,西部至陕西,南部至两湖地区,东部至山东,与中原地区大体相符,但有部分出入。需要明确的是,历史上的商朝疆域并没有如此辽阔,四周方国也并非小说中“帝王与臣子”的关系,更趋向于联盟关系,也就是所谓“方国并立时代”。
  在商朝大部分时期,以朝歌为中心,北为土方、鬼方;南为南巢氏;东为人方(东夷与淮夷)。在纣王时代,商对东夷进行征讨,将疆域拓宽到了山东一带。
《封神》基本盘的设定
  小说中大体符合历史的是朝歌与西岐。
  朝歌的位置有所争议,但通常以“淇县说”为重要参考。在如今的河南鹤壁市淇县,可能是商代末期的政治中心,由于临近沬水,所以也称为“沬邑”。
  在《封神演义》小说中,朝歌是一切故事的缘起,也是风云巨变的核心。纣王因在女娲宫进香时,见女娲神像美丽,便写诗进行隔空性骚扰,惹恼了女娲。女娲一怒之下,命令“轩辕坟三妖”在商朝搞事情,为武王伐纣作铺垫,化身妲己的狐妖便是三妖之一。
  根据后文描述,轩辕坟的地理位置在朝歌“南门外,离城三十五里”。轩辕即黄帝,“轩辕坟”之名也许参考了《山海经》中的轩辕丘或轩辕台。之所以设定为坟,极有可能沿用历代志怪小说中妖怪多居住于古墓的设定,如《搜神记》中的千年狐妖、木妖,便居住在燕昭王墓中。
  朝歌北方的羑里,也与现实地理符合。羑里城遗址位于如今的河南安阳汤阴县附近,在小说中,姬昌就被纣王囚禁在羑里。因剧情需要,在朝歌附近也设有一些小地点,比如殷破败追赶殷郊时,曾经过风云镇。还有姜子牙在朝歌附近的宋家庄找到旧识宋异人,继而迎娶马氏过门,宋家庄在朝歌“离南门三十五里”,与轩辕坟重合,所以姜子牙也在这里遇到了妖怪。
  作为周势力的核心,西岐也与现实出入不大。它的原型是商朝时期周人的大本营“岐”,所谓“凤鸣岐山”便是这里,一般认为位于如今的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在小说中,西岐南郊向南35里有磻溪,是姜子牙直钩钓鱼的地方。
  在《封神演义》中,最重要的路线便是朝歌至西岐这条路,作者进行了大量详细的路径描写,可以概括为“两点夹一线”。最能反映这条路线的小说情节,是黄飞虎反出朝歌一节,当时黄家父子从朝歌出发,过孟津,至渑池。孟津与渑池符合现实,基本就是旧孟津和渑池县。
  黄家父子得到青峰山紫阳洞清虚道德真君相助,藏入深山中,踪迹全无。闻太师带着重兵追赶,进行了一场缜密的推理:他先询问了青龙关总兵张桂芳与佳梦关的魔家四将,又询问临潼关的守将张凤。
  当三关守将都表示没见过黄飞虎后,闻仲就陷入了困惑。这说明从渑池过后,只有三条可通行的道路,如三叉戟般分布。三条路都没走,这简直是要上天。
  在吃了一记“神龙摆尾”后,闻仲又得到军报,得知黄飞虎已经闯过了“五关”,他就更迷惑了。从闻仲的“破防”过程中,基本可以推断青龙关、佳梦关与“五关”的关系:佳梦关化用现实中的葭萌关之名,葭萌关位于四川。在小说中,佳梦关与青龙关一左一右,夹着“五关”。五关分别为临潼关-潼关-穿云关-界牌关-汜水关。其中,潼关与现实中的遗址基本相符;汜水关的原型是位于荥阳汜水镇附近的虎牢关,但小说应只是参考了名字,现实中的地点与情节不符。
  在经过五关后,剩下的路程就是翻山越岭,需要先过首阳山,再过燕山,现实中的燕山在河北,小说中应该只是借用了这个名字。姬昌过燕山的时候,捡了便宜儿子雷震子,编号100。燕山之西是岐山,过了岐山,就差不多到达西岐了。
支线地图,各在哪里?
  除了朝歌-西岐的“主线”外,作者还设置了一些“支线”,里面比较重要的地点,是位于青龙关附近的黄花山与绝龙岭。闻仲攻打西岐时,曾为了抄近路走青龙关-黄花山的路径,还吐槽路难走。在败退的过程中,闻仲又想从黄花山到青龙关,却被杨戬假扮的樵夫骗去绝龙岭而死。
  除了故事旋涡的中心朝歌、西岐外,“戏份”最多的是北伯侯崇侯虎的地盘。
  从朝歌向北,会经过冀州、陈塘关,到达崇城。冀州就是如今的河北地区,统领者是苏护。在原著中,苏护直到武王伐纣时还活着,在《封神1》电影中对此进行了改编,第一波就送走了苏家,并对冀州城的冰天雪地进行了重点渲染。虽然如今的河北没有那样冷,可历史上的商周气候正处在小冰河期,出现这种现象也有可能。
  陈塘关的原型,是现实中位于河北秦皇岛市的山海关。在陈塘关附近有九湾河,是哪吒抽龙筋的案发现场。哪吒还在陈塘关把玩震天箭,冲着西南方射了一箭,射死了骷髅山白骨洞石矶娘娘的门人碧云童子,可知骷髅山在陈塘关西南方。
  除了中、西、北,剩下的是东鲁与南都。
  东鲁是东伯侯姜桓楚所居之地,顾名思义,当为山东地区。东伯侯的女儿便是姜皇后,在姜皇后惨死后,东伯侯又被纣王所害。他的儿子姜文焕在小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攻打东鲁至朝歌的必经之地——游魂关。无独有偶,南伯侯鄂崇禹被纣王枭首后,儿子鄂顺继承南伯侯的势力,从南都出发北上攻打朝歌,也一直卡在三山关这里,直到武王势力相助。南伯侯势力的最远处应当也不过两湖地区。
“方外势力”,范围更大了
  在封神世界中,不仅人在打仗,神仙也参与其中,其超越人类的存在分为阐教、截教、人道三教。三教首领均为鸿钧道人门下,人道首领为老子,住大罗宫玄都洞;阐教教主为元始天尊,这一群体基本符合刻板印象里的道教神仙形象;截教由通天教主统领,由于不歧视兽类,所以众弟子多为奇兽珍禽修炼而成。
  随着众神仙参战,武王伐纣实质上已经成为了阐教与截教阵营之争,而两大阵营的“大本营”,分别位于元始天尊所居的昆仑山玉虚宫,以及通天教主所住的碧游宫。
  虽然现实中也有昆仑山,但玉虚宫所在的“昆仑山”,当为《山海经》中处于“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的那座虚无缥缈的仙山。
  相比之下,阐教的各路神仙更加“富裕”,他们基本人手一座山中别墅,而且多为名山大川,这些洞府的名字大多只是为了表明“在名山中隐居”,极有可能是作者随手使用,并非与现实地理精准对应。截教则生活条件略微差一些,过的是集体宿舍生活。除了赵公明来自峨眉山外,大多数截教神仙均随通天教主生活在碧游宫中。住在外面的截教弟子,往往也是“合租”一座仙岛修炼。
  深究《封神演义》的设定,会发现其中有一种微妙的矛盾感:一方面,大战关涉天人,气势恢宏;另一方面,这场“世界级”混战却只在中原地区打转,就连方外势力都出不了国,似乎又略显局促。
  这与作品的时代背景有关。在明代初期,为了防止倭寇侵扰,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寸板不许下海”,开启了明代海禁。在许仲琳所处的嘉靖年间,海禁不仅没有放松,反而更加严格了,长期与外界隔绝导致当时的人们对国外世界认知不足,只得从《山海经》《夷坚志》等志怪古籍中了解外界。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封神演义》在有限的世界观里,展现了令人惊艳的想象与气魄,小到杨任眼眶里生出长着眼睛的手,大到冰冻岐山、十绝阵群仙斗法,这个浪漫绮丽、气魄雄浑的神魔世界是独属于中国的,给予了后世创作者无穷的灵感。
  它的存在,也从某种程度上证明,再高的束缚,也无法关住想象力,在寸板不许下海的时代,人类的梦想却可以上天。
        据“地球知识局”公众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