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5处水源地,力推城乡供水一体化
让78万嘉祥人共饮一碗干净水
2019年12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重磅
B02
新闻
找记者 上壹点
2019年12月4日 星期三 编辑:李蕊 校对:李锡巍 组版:曾彦红
  文/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贾凌煜通讯员 薛海波 孙欣 李超 
  保障群众喝上安全清洁的放心水,是最关键的重大民生工作之一。位于黄泛冲积平原的嘉祥县历来就有水质硬、含氟高的问题。对此,从2015年开始,嘉祥县便大力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将数亿元资金“埋于地下”,新建5处水源,改造连通6大水厂,铺设4千多公里供水管网,不仅保证了城乡居民从有水喝,到喝上合格、放心的自来水,还实现了24小时供应。

  信息中心实验室检验水质。
  城乡供水一张网
居民喝上合格水

  11月29日中午,眼看着到了饭点,嘉祥县卧龙山街道谷庄村村民潘秋凤准备做午饭。拿出一把菠菜,放在洗菜盆中,拧开阀门,干净的自来水从龙头里“哗哗哗”喷涌而出。
  “还是现在的水口感好,水垢少多了。”潘秋凤笑着说,不仅如此,就连楼顶的太阳能热水器,也可以直接上凉水了。在大门外的一角,一块水泥盖板上写有水表井的字样,里面是潘秋凤家的水表。喝上放心水,潘秋凤和村里邻居们一样,只交了320元费用,进户前的费用,都由政府投资。
  潘秋凤家的小院是水泥地面,干净整洁,之前,天然气已直通厨房,安装了壁挂炉取暖,堂屋内沙发、电视机、冰箱、空调等电器一应俱全,厕所改造完毕,大门外还停着儿子的小轿车,这样的生活,潘秋凤直言,“比在城里生活都好”。
  “以前水质差到啥程度?一村的人普遍黄牙根,主要是长期喝不达标的水造成的。”谷庄村党支部书记谷传富说。
  其实,早在2005年,嘉祥县就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但经过十多年的运行,农村饮水安全又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那时的管材多采用PVC管道,耐压低,导致存在供水不及时、水量少、水压低、水质不达标等现象。“嘉祥县处于黄泛冲积平原上,地下水的硬度、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氟超过国家标准。”嘉祥县水务局局长王松田道出了地理及地质原因。
  谷庄村有2300口人,去年,他们全部喝上了放心水。这种状况的改变,得益于2016年嘉祥县举全县之力、大力度筹措资金,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目前,嘉祥县已完成投资5.2亿元,铺设供水主管网510公里。村内管网3863公里,主管网已铺设到所有村村头,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80%,今年底将全部完成剩余村的村内管网改造和通水任务,初步实现城乡供水“同质、同网、同源、同服务”的目标。
  “我们新建了5处水源地,通过6大水厂,实现全县城乡供水一张网,这6大水厂之间,相互连通,即便有一个水厂出现问题,其他水厂都可以补充。”王松田介绍,如此一来,彻底解决了78万嘉祥人吃上达标水,而且水压合格,24小时供应。
找到5处水源地
数亿资金“埋地下”

  为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嘉祥县新建了5处水源地,新打水源井28眼,供水水量达7.6万方/天。看似容易的工作,但这对地质“先天不足”的嘉祥县来说,过程十分曲折。
  “为保证水质达标、水量充足,运营成本最小,我们将水源地勘测放在突出位置,但是找了四五家公司,他们都认为我们嘉祥,找不出达标的水源地。”嘉祥县水务局副局长王新荣说,2015年,嘉祥县启动了这项工作,期间,经过勘探、打眼,有的公司建议从汶上县调水,有的干脆选择了放弃。
  好在,嘉祥县水务局辗转联系到山东省煤炭地质局的专家,尤其是曾在嘉祥工作过多年的孟老,他对嘉祥充满信心。已经80多岁高龄的孟老,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跑遍了嘉祥县所以有可能存在水源的乡镇,十余天后,最终确定了这5处水源地。经过打井抽水,经过第三机构检测,106项指标全部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此时,已经到了2016年。
  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需要建设管网、改造水厂,投入巨大,而且投资都是“埋在地下”。嘉祥县从一开始就决定高水平、高标准规划建设,委托山东省水科院进行了规划设计,聘请水利部专家一张蓝图绘到底,保证供水工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对经济欠发达的嘉祥县来说,能否突破资金瓶颈,决定着这项惠民工程的成败。
  对此,嘉祥县委、县政府多渠道筹集资金,紧紧抓住国开行、农发行大力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大力争取政策贷款,2016年从农发行贷款3000万元,用于首先在梁宝寺启动的试点工程,并积极争取省、市政策支持资金2400万元。在此基础上,2017年积极申请国开行贷款1亿元;2018年、2019年积极申报国开行贷款4亿元;2019年3月,与亚行签订了济宁西部全域供排水一体化项目谅解备忘录,意向贷款1亿美金。
  “尤其是县里得到的涉农整合资金4000万元,我们县委县政府也决定全部投入到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上来。”对此,王松田认为,正是嘉祥县委县政府的“劲往一处使”的精神,最终促成了老百姓喝上安全清洁放心水这件大事。
设立维修资金、抢修费
信息化管理服务更及时

  “每方水的售价为2.5元,三四口人日常生活,一个月也就10来块钱水费。”潘秋凤说,自己家一年预存一二百元的水费,绰绰有余。而且,她家安装的是无线远传智能水表,水费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直接缴费,非常方便。
  目前,嘉祥县城乡供水由水务局主管,一家国有企业在坚持保本微利的原则下进行运营。为建立长效机制,专门设立了维修资金和抢修费,用于主管网及供水设施的大修更新,以及村内管网维护抢修。
  嘉祥县还投资1000万元建设了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信息中心。位于纸坊镇境内的这处信息中心,二楼大屏幕上,全县水厂、水源地及供水管网的流量、水质、水压等数据,都能实时在线监控。同时,及时发现供水故障,维修人员两小时内到位抢修。在信息中心一楼,专门有一房间,存放了多种型号的阀门、管材,以便出现问题时能及时抢修。在部分村里,也设立了服务站,辐射周边多个村子供水管网维修。
  使用地下水并非长久之计。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嘉祥县就已考虑到这一点,进行地表水饮用水源建设,利用梁宝寺采煤塌陷地建设1380万方的平原水库,目前已完成土方90万方。下步将通过引黄西线工程,利用黄河水作为饮用水水源,逐步实现地上水和地下水双备水源格局,大力提高供水保障率。

市残联举办招聘会 残疾人觅得如意岗
  通了合格自来水,村民潘秋凤洗菜准备做饭。
  本报济宁12月3日讯(记者 晋森 通讯员 邵天斌) 3日,济宁市残疾人冬季就业专场招聘会,在市残疾人康复就业中心就业交流大厅举行。当天共26家用人单位进场设摊,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招聘会共收到投递简历353人次,73人与用人单位初步达成招聘意向。
  3日上午,尽管天气寒冷,但济宁市残疾人康复就业中心就业交流大厅内却洋溢着温暖,2019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在此进行,来自全市的招聘单位在就业大厅内一字排开,提供适合残疾人的职务,不断地接受残疾就业者的咨询。
  “有一门技术在手中,自力更生会更有保障。”现场,患有肢体残疾的许洋转了一圈深有感触,并顺利和一家电子公司达成就业意向,“这份工作能给我带来更多有关电子产品的知识,也能让我修理电子品的技术进步更快。”28岁的许洋,虽肢体有残疾,但他靠自己的双手和头脑自力更生。说起为何选择这份职业,许洋告诉记者,自己还很年轻,想去外面多学点知识。
  “残疾并不是主要问题,我们更欢迎有一定技术基础的残疾人。”招聘会现场一家科技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他们提供的电子技术工人坐在那里就能工作,身体条件不是问题,像许洋这种有基础的残疾人,公司非常欢迎。
  近年来,济宁市残联按照市委、市政府“让数据多跑腿、让残疾人少跑腿”的要求,积极探索残疾人就业新模式,全市残疾人就业服务,已初步形成了线上、线下常态化服务模式,残疾人就业的氛围也更加融洽,目标人群(在就业年龄段,有就业能力,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的就业率也大大提高,更多的残疾人上岗就业,为提高广大残疾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改善残疾人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