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17地市-论坛-播客 -微博-拍客-泉城资讯-全媒体-晚报电子版-晚报数字报-生活日报-鲁南商报-邮箱-wap网站-专题-图片
 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众日常生活与游客休闲共享
  • 2011年11月03日 作者:
  • 【PDF版】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

    2009年12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2011年10月,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建设民众导向的文化产业。这两个文件的共同背景是:经过三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旅游是老百姓的旅游,文化也是老百姓的文化,春节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也是国民大众集中出游的“黄金周”。

    包括春节在内的文化资源是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但是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依托的文化资源是有所区别的。观光团队旅游阶段更多的是依托历史文化,而大众化、散客化的自助休闲旅游阶段,需要更多地依托当代居民的活的文化。文化是促进旅游活动产生的重要动机。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如何让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贴近当代民众的日常生活,如何让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实地体验中加以分享,是旅游产业发展,也是文化大繁荣的现实要求。希望经过数代人的努力,让春节成为旅游文化建设体系的战略支撑。

    当代的春节必须是根植于百姓生活与民间传统的“活”的文化。以旅游目的地社区为主体,以目的地真实的日常生活为理想景观,将旅游业建设全面融入目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体系。

    春节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凝聚着人们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放长历史的视野,放宽市场的眼光,唯有原住民群体中普通百姓幸福的笑脸,惟有大众游客的口碑相传与发自内心的认同,才是最好的旅游宣传。

    当代的春节必须是开放的,可以与游客共享的文化。旅游业是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国家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依托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当代人民的生活文化,加强旅游与文化产业深层、多元的融合。

    当代的春节还需要有市场化运作的空间。现代社会旅游创造文化,重要特点是依托市场机制,通过商业化运营实现。伴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世界之窗、锦绣中华等人文景观已成为中国文化旅游领域最耀眼的明星,旅游发展已经为深圳创造出了丰富的文化符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时空中年节文化的变迁
恢复年称 发展年俗
民众日常生活与游客休闲共享
春节文化符号的释读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