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县这个村,小杞柳做出大产业
从简单售卖原材料到深加工出口,打响“中国杞柳之乡”品牌
2019年11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身边·看点
2019年11月5日 星期二 编辑:陈鸿儒 组版:曾彦红 校对:李岩松
B03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从伟 通讯员 缪学振

  一根杞柳条,经过精心加工制作,编成了柳帘、工艺品花篮、宠物篮等100多个品系、1000多个品种,这一件件赏心悦目的工艺品远销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地区和国家,供不应求。鱼台县依托地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杞柳产业,走出了一条致富路,打响了“中国杞柳之乡”品牌。

  一亩地收益三千多元
还能靠手工编织挣钱

  王台村文化广场,一块平整的水泥台,一个空车带,再加上一块铁秤砣,就是王大姐编制柳篮的全部作业工具,“我现在也是刚开始学,平时在家照顾孩子,抽空就编上一会儿。”王大姐说,前几年在外面打工,今年孩子上学了出不去门,就在家做起了杞柳编织。“家里的杞柳刚收割完,一亩地收了6000斤,一斤卖了5毛钱,一亩地收成3000元。”言语间透出喜悦的心情。
  跟王大姐一块编织杞柳的还有同村的七个人,边啦家常边做着手里的活。王台村党支部书记王友君告诉记者,该村地势较凹,水位高,适合种植杞柳。杞柳一次种植可以收五、六茬,不像种稻子,一年得用四次劳动力,一年用一次就够了。编织杞柳做成工艺品,也能解决村里部分闲散劳动力的生活问题。
  “有空的时候就编会,没空的时候就不编,算下来,六七十多岁的老人一年能挣一万多元。”说起未来的打算,王友君说,下一步村里准备成立个公司,借助电商推广柳编产品,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年营业额达5000多万元
产品远销欧盟、东南亚

  当下正是杞柳收割的季节,鱼台县润柳工艺品有限公司内一派繁忙的景象。厂区的空地上,刚收来的鲜杞柳铺满了一地,来此打工的人们正忙着捆把分类晾晒。厂房内,工人们正在加工着柳帘,一捆捆的柳帘堆满了仓库。
  跟杞柳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该公司总经理赵耀国,此刻一点也没闲着,查看新收的杞柳条品质,联系发货渠道,催促订单进度。说起从事杞柳的深加工,赵耀国告诉记者,自己以前只是把种植的杞柳条销往临沂,“当初只是卖白条,每斤三毛多。”看到临沂的企业对柳条的加工卖出高价后,赵耀国意识到小小的柳条还有这么大的价值,就动了在本地加工杞柳的念头。就这样,从2002年开始做杞柳编织产品,到现在已经发展到拥有三千多亩杞柳种植基地的规模。“我们主要生产柳帘,销往欧盟、东南亚、韩国等地区和国家,年销售额达到5000多万元。”
  而在济宁金筑工贸有限公司展厅,琳琅满目的杞柳编织品一字排开,木柳合编、铁柳合编、草木合编、纸草合编,包括各种果品篮、花篮、装饰篮、纸篓、宠物篮、屏风、草垫。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成品前期都是纯手工制作,后期再经过定型包装。“光这一个植物爬架出口就能卖到30多块钱。”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链接                 
强化政策扶持  打响“中国杞柳之乡”品牌
  杞柳加工厂内,工人正在制作柳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从伟 摄
  记者了解到,目前鱼台县杞柳种植总面积已达3万多亩,今年新增杞柳种植面积3000余亩。规模以上杞柳加工企业有7家,杞柳产品已发展100多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花样,产品远销欧州、日本、加拿大、西班牙等多个国家,杞柳产业年总产值约5亿余元。加工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杞柳市场已逐步形成企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格局。
  鱼台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2018-2020年)》,明确把“做深做美杞柳产业”作为林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并制定了相应奖励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或个人利用杞柳协会或其它专业合作组织抱团,共同打造鱼台杞柳新品牌,丰富编织工艺品种类,鼓励企业创新生产、营销理念,对突破鱼台现有杞柳初级加工模式,拓展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新、奇、特、美等新型柳编工艺品的实施主体,给予奖励。”鱼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韩靖介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从伟
嘉祥县金屯镇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集体腰包越来越鼓 村委带头,从地里刨出金疙瘩
  棉厂老板回乡种地
替村民趟条致富路

  10月下旬,嘉祥县金屯镇燕屯村南,绿油油的西兰花进入丰收期,几位村民在地里忙着收割,另一头,客户正一箱箱地收购、装车。
  这片西兰花的所有人是乔小德,他是燕屯村村委委员,他还曾是金嘉棉纺织有限公司的负责人。2018年,经村民选举当选村委委员后,乔小德毅然回乡,流转600亩土地,种植小麦、西兰花、甜瓜、楸树等。
  “乡里乡亲守着‘一亩三分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怎么增收?其实,大家不是不想变,是不知道怎么变。”乔小德说,既然自己是村委会的一员,索性带头试试,如果能带着大家一起致富更好,即使失败也能提供点经验教训。
  多年经营公司的乔小德对农业几乎一窍不通,刚开始走了不少弯路。“去年第一次种西兰花,只知道按照8月5日栽种,不知道当年气温偏高,结果10万元的西兰花苗都被烫死,损失惨重。”乔小德没有灰心,吃一堑长一智,他抓紧组织工人进行补栽,同时聘请一名技术员定期指导,这才逐渐上了轨道。不仅如此,今年他们还尝试在大棚里种植西兰花,到春节左右上市,正好能打个时间和价格差。
  正值西兰花的收获季,乔小德算了笔账。去年8月份,他种植了190亩的西兰花,一亩地一季纯收入约为3000元,一季总收入达到50多万元。谈起收益,乔小德笑得合不拢嘴,但他最高兴的是带动了不少村民就业。“忙时有50多人,闲时也得10余人。”乔小德介绍,一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也在这里找到了工作,贴补家用。
  不仅如此,乔小德注册成立了嘉祥县秋锦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山东嘉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村支部建立合作经营模式,当年上交村集体5万元。
  今年,乔小德减少了小麦种植面积,主要种植大蒜、辣椒、西兰花、甜瓜等经济作物。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46个村集体收入超5万

  在嘉祥县金屯镇,像燕屯村这样“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典型还有许多。
  前老屯村筹资18万元入股嘉祥金地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凡农户以土地入股的项目,村民提取收益的60%,村集体和合作社各提取收益的20%,有效破解了村集体和农民“增收难”。2018年,村集体实现增收5万元;2019年,村集体实现增收6万元。
  王刘村党支部创办嘉祥县合鑫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余亩,发展藕虾混养、鱼类养殖、种植特色蔬菜项目,2019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刘庵村党支部创办了嘉祥县硕园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铺设了砂石生产路,建设了瓜菜交易市场,开挖25亩坑塘,在坑塘里养殖了草鱼、鲤鱼,整平土地70亩,安装了滴灌设备,建设了70亩蔬菜瓜果大棚,种植优质西甜瓜70亩,2018年村集体增收2万元,2019年村集体增收5万元……
  如今,金屯镇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据金屯镇经管站统计,2019年,全镇村集体经济增收迅速,62个村全部完成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上,其中5万元以上的村有46个。
  “事实充分证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是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有效途径。”金屯镇党委书记孙有科表示,今后金屯镇将持续开展农村党组织三力提升工程,突出支部领办合作社重点,定期开设大讲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办法,培养一支想干会干的支部书记队伍。同时,建立联系包帮制度,着力破解更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制约瓶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贾凌煜 通讯员 王一哲 王友芹 

   近两年,嘉祥县金屯镇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各种合作社如雨后春笋一般,村集体增收效果明显。燕屯村村委委员乔小德就是其中之一,本是棉厂老板的他,毅然回乡做新型农民,种植西兰花等蔬菜瓜果,尝试替村民趟出一条致富路,而通过与村支部建立合作经营模式,当年就上交村集体5万元。

  乔小德与前来收购西兰花的客户交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