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黑人运动,烧不开的沸腾之水
2020年06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6月4日,在美国纽约,抗议者们与警察面对面。 新华/美联
  这段三代非裔男子在抗议现场激烈争论的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
     “你现在看到的一切,10年前就在发生,可能10年后,等你26岁了还会发生。我们都很愤怒,但我们现在做的(抗议),根本没有用。10年后,你也会处于我们这种境地,所以你现在的任务,是想到更好的办法!”
  非裔美国人弗洛伊德遭暴力执法致死而引发的全美黑人抗议,眼下在美国愈演愈烈。近日,一段70后、80后和00后三代非裔男子在抗议现场激烈争论的视频在网络上传开,视频中80后男子语重心长地告诫00后少年的这段话,显得尤其扎眼。
  的确,出事-抗议-平息-又出事,这几乎成了这些年美国种族冲突的一个常态,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为何陷入了这样的怪圈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昱

一直在斗争,很少有进步
  梳理美国历史,你会发现,美国历史上的历次重大事件几乎都有黑人参与,黑人民权运动起步极早,但多数时候却都在原地踏步。
  美国黑人争取人权的斗争,早在独立战争时代就开始了。战争过后,为国家建立流过血的北方自由黑人获得了公民权,但根据美国宪法“五分之三”协议,南方奴隶黑人却只被认为是“半人半财产”。
  以废奴运动为导火索的南北战争爆发后,1865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彻底废除奴隶制度,南方黑人这才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法律上的自由。但在南方大多数区域,黑人依然是被隐性歧视的存在。
  美国黑人真正开始争取自己事实上平等的权益,要等到冷战时期。1955年12月1日,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城黑人帕克斯夫人在公共汽车上拒绝给白人让座,被捕入狱。在青年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的领导下,全城5万黑人团结一致,罢乘公共汽车达一年之久,终于迫使公交公司取消种族隔离制。
  自此之后,美国黑人运动开始有了马丁·路德·金这样一个中坚,并在其领导下急速推进。1963年,黑人平权运动达到高潮。同年8月,25万黑人及其同情者在华盛顿示威游行,马丁·路德·金站在林肯纪念馆的台阶上,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著名演讲。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美国国会不得不在第二年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是非法的。黑人民权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然而,正当所有人都以为黑人民权运动终于步入正轨时,马丁·路德·金在1968年遇刺。随后的黑人民权运动立刻放弃其生前制定的非暴力方针,以马丁·路德·金遇刺为导火索,美国发生了一场蔓延20个州、50多万黑人参与的大骚乱。
  在此之后,骚乱几乎成了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据统计,仅1968年至1990年,美国发生的不同规模的黑人骚乱就达近百起,其中蔓延全美的大规模种族骚乱有13起,几乎隔年就有一场种族骚乱发生。
  近年来,以黑人被杀为契机,爆发种族冲突,而后冲突被平息,等待下次冲突出现,几乎成了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陷入的一个怪圈。比如2014年8月9日,美国密苏里州弗格森镇,黑人青年迈克尔·布朗在没有携带武器的情况下遭白人警察达伦·威尔逊枪击身亡,这一惨剧随即引发了蔓延全美的大规模抗议活动。从事件的发生、经过和结果看,该事件与今年的事件几乎如出一辙。
  此情此景,令人不禁怀疑,难道黑人运动离了马丁·路德·金就不转了?美国黑人运动究竟怎么了?
“蒸发”了的精英阶层
  其兴也勃,其衰也忽。美国黑人抗议为什么会陷入怪圈呢?
  根本原因恐怕在于,今天的美国是一个披着种族主义外衣的阶层社会。
  历史上有一种种族主义社会,像纳粹德国和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被歧视的种族确实能够带来掀翻一个国家的反抗。因为任何一个民族里都会有精英,当他们对自己的国家感到绝望时,他们一定会起来反抗,而反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被压迫种族的精英逃到国外,然后号召全世界来帮其复仇,像二战期间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德国犹太人精英做的那样。另一种情况是坐地起家,与本种族的底层民众深度契合,而后掀起一场滔天革命,像南非的曼德拉运动。
  对于后一种革命,美国曾经是有可能发生的。因为20世纪60年代,至少在美国的南方,还有种族主义社会的极大残余,黑人精英在那里很难出头,不被认可也不被接纳,所以才会出现马丁·路德·金这样的民权运动奇才,领着黑人有力有礼有节有方针地搞运动,逼着美国政府步步后退。黑人运动在当时看来确实是很有希望的。
  但在运动高歌猛进的关键时刻,对手突施盘外招,把马丁·路德·金这位奇才给杀死了。表面上看,这招很蠢,因为马丁·路德·金的死不仅立刻激起了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种族骚乱,还让种族问题在美国进入了“不可谈判状态”。从1968年马丁·路德·金遇刺到20世纪80年代初,这段时期成为美国种族冲突最剧烈的时代,比眼下这点小打小闹凶多了。
  但也正是在马丁·路德·金遇刺前后,美国对黑人群体分化瓦解的机制已经非常完善,黑人中的上层精英(大律师、文体明星、知名舆论领袖等)被成功吸纳进了主流社会,可以不受歧视地生活。比如20世纪80年代因为杀妻案闻名全美的前橄榄球明星辛普森,在犯事以前就是公认的“有着黑色皮肤的上流白人”。他在靠打橄榄球实现阶层跃迁后,就跟之前的黑人社交圈子绝了缘,身边朋友除了一两个发小外全是白人精英,连妻子都是白人。辛普森只是在犯事后,才在律师团的提醒下,重新拿出自己的种族问题来炒作。
  那么,曾经神圣的黑人民权运动在此案中成了什么呢?成了辛普森用来脱罪的一个噱头。身为精英,掌握极大话语权的辛普森并不真正关心黑人是否受到了司法公平对待,只是想借此为自己脱罪。实际上,辛普森能从杀妻案中脱罪,本质上是金钱的胜利,而非黑人民权的胜利。
  做个比喻,今天的美国很像在高原上烧的一壶水:由于“气压”低,上流精英过早地从黑人社会中“蒸发”了,只剩下中层和底层的民众,看似不停地在那里翻滚沸腾,闹得很凶,但你真去一测,咦,这水怎么老也烧不开啊!
解决之路会有吗?
  那么,在此次弗洛伊德被杀事件中,我们看到的黑人社会又是什么情况呢?
  大多数底层黑人在平时积聚愤怒和抗议时“抢一波”之间不停地切换,受限于教育程度和见识,他们找不到维权的新出路。而少部分人,因为真正精英的“蒸发”,意外混上了运动领袖的高位。这些“伪精英”并没有对大局势的判断和把握,底层黑人想听什么他们就说什么,宁掉“节操”也不掉粉。因为他们的最终目的已经不是黑人民权运动能否成功,而是自己是否能在运动中赚足名气,也被“蒸发”掉。
  比如此次抗议中频繁出现的“打砸抢烧”问题,极大程度上对黑人原本正当的维权行动起到了抹黑的作用,如果马丁·路德·金在世,这样的暴力行动一定会被约束,也一定会得到约束。但在当前形势下,各大“民权组织”为了招徕更多的支持者,都不对暴力行为采取约束的态度,于是,黑人民权运动的上层指导思想迅速走向僵化和固化,变成了一场比谁嗓门大的比赛。
  美国黑人运动的指导思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走向僵化,每次运动都提不出太多新意,沦为抗议-平息-突发事件-再抗议的简单重复,也就是这个原因。
  所幸的是,已经有一些黑人开始觉醒,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引发广泛讨论的视频就是很好的例子。视频中,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循环,三位黑人都很愤怒,对于年纪较长的两位来说,他们长期为平等奋斗而“一无所获”的经历,更增添了一份无奈和无助。
  年纪最大(45岁)的黑人选择用暴力发泄自己的愤怒,“他们一直这样(歧视黑人),连孩子也(不放过)……我们已经为此抗争了许久,受够了他们的花言巧语,根本没有人会来保护我们,我们必须开始自己的生活!”
  中生代(31岁)则一直在劝诫大家冷静下来,不要冲动,和平抗议。但他们都知道,无论怎么做,都逃不过“于事无补的命运”。
  于是,那位中生代转头告诉那个16岁的孩子,要找到更好的办法,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你们要找到更好的方法!因为我们至今(在这条抗争路上)没有任何进展。4年前我也在做同样的事情,但什么也没能改变。你明白了吗?保证自己的安全。”
  是的,在美国黑人各阶层已经脱节、利益诉求多样化的当下,缺乏精英领导的黑人民权运动已经很难找到新出路——至少这次,我们没有看到新的希望和可能。至于未来,这只能指望他们的孩子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