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D打印和机械为传统木偶赋予新生命
“木偶姐姐”让这门老手艺活起来
2020年06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制作木偶将来还能3D打印,机械偶由后台程序操控。
     从小时候跟着村里的戏班学习,到大学后正式拜师学艺并成为济南木偶戏的第六代传人,人称“木偶姐姐”的李秀平一路走来,都与木偶戏有着不解之缘。她将现代科技融入自己心爱的木偶戏,正逐渐让这门老手艺活起来。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于悦 实习生 董一扬

木偶行动由程序设定
集中精力设计新人物

  “再往左一点,好了可以了,试一下手能不能动,你觉得这个头部模型怎么样……”在济南市市中区的一间工作间里,李秀平正在与研发人员设计新的木偶。案台上摆放着各种木偶的零部件,有刚刚做好的偶头、带着线的身型框架,还有些小的机电板,工作人员正在电脑上设计模型。 
  李秀平告诉记者,虽然叫木偶但制作材料并不限于木材,光这一个小小的偶头就经过了两次改良,最初是木质的,现在普遍改成了面塑,将来他们还会尝试用3D打印技术去制造木偶。就在身后的架子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工具,都是用来制作木偶的。 
  在工作间里,有一个木偶小剧场,这是一个直径两米左右的便携式舞台,“平时我就是带着它去给孩子们演出的。”李秀平说。说着她拿起身边的木偶展示起来,只见她右手持杆,左手拿柄,两手一起一合,木偶便完成了走路摸头的动作。此外她还展示了新型的机械偶,这类木偶的行动完全由程序设定,是他们根据剧情开发的最新型木偶,想要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感。
  一旁的工作台上缝纫机嗡嗡作响,一位工作人员正在加紧缝制布料,她的主要任务是为木偶缝制身体、制作衣服,每一个木偶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装扮的。“疫情期间我们的演出减少了,所以现在正在集中精力设计新人物,争取在下次表演时为大家献上新剧目。”李秀平告诉记者。 
改良南北方木偶样式
成立木偶公司传播文化

  回忆起小时候的故事,李秀平说:“小时候,每当有庙会或过节,村里都会请一批木偶表演团过来表演,老老少少都会聚集在一起观看,大家看得津津有味,孩子的嬉戏声、小贩的吆喝声,彼此交融在一起,宁静的小村庄充满了和谐。或许从那个时候起,木偶戏就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不过现在它长大开花了。”
  据李秀平介绍,木偶戏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2006年5月,木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方基本以杖头木偶居多,传统的杖头木偶似人一般高,但是只适合表演走步这类简单的动作,不能演出剧目;南方则是提线木偶和布袋木偶比较多。他们现在是在杖头木偶和布袋木偶的基础上做了改良,把杖头木偶缩小,更加贴合演出需要。想要把木偶戏进一步弘扬出去。 
  带着这个梦想,李秀平一步步了解木偶戏,途中还遇到了同样对木偶戏充满兴趣的先生,两人因木偶结缘,携手为木偶文化的传播而努力着,还萌生了制作机械木偶活化木偶戏的想法。《后汉书·郭伋传》中有“始至行部,到河西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书中竹马恰似木偶操作杆,两人便以此为名注册了属于自己的木偶公司。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