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笑脸是最好的扶贫成绩单
枣庄高新区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2020年11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任璐 通讯员 刘闯
  走进曲柏前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规划整齐的小康楼,门前院内种植着不同品种的繁华绿树,四面八达的水泥路把家家户户连通起来,开放的文化广场和健身房器材供村民们闲暇之余休闲娱乐,图文并茂、宣传正能量的墙绘也为村庄增添了趣味的色彩,枣庄高新区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部署,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持续开展了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改善贫困群众生活质量为突破口、以治理农村“脏乱差”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重点的美丽乡村攻坚行动,使农村美了、腰包鼓了、农民笑了,一张张笑脸组成扶贫路上最美的风景,用群众满意答好民生之问。
聚焦生态振兴
绘制枣庄“富春山居图”

  “以前村里没有柏油路,各条主路也坑洼不平,走起来特别不方便。这几年村里家家通了硬化路、建了活动广场,整个村子大变样,群众生活方便多了”村民侯建告诉记者,自从2017年村里铺了柏油路以后,村里不仅配备了垃圾桶和保洁员,而且还通过广播、挂标语等方式来引导村民爱护家园,讲究卫生、保护环境已逐渐成为村民的一种习惯。
  山东省第二批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的示范创建名单中,枣庄高新区兴仁街道曲柏前村以自己的特色上榜!在高新区像曲柏前村通过创建美丽乡村,促进农村环境整体改善的还有很多。高新区立足34个村居自身特点和优势资源,高水平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坚持科学规划、城乡融合、稳妥推进,启动实施杏峪、和尚寺、横山口等南部山区集中连片开发,打造一批鲁南民宿、乡村旅游等特色村落,城市规划区外24个村庄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高标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蓝天绿水净土”工程,改造提升宏图河河道、蟠龙河南支,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城乡环卫一体化和垃圾分类全面实现,创建清洁村庄30个,34个行政村全部达到“户户通”。
  突出产业支撑,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坚持农业园区化发展,蓄足延链强农源头活水,大力发展蔬菜、蘑菇、林果、花卉等本地特色产业,支持5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经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率100%。坚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着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重点培育了东滕阿胶、营养膳食、烘焙食品、中央厨房、养力多、蛋黄球蛋白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初步形成了三产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2020年,全区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村居全覆盖。
  强化农民培育,激活乡村人才原动力。建设一支农民双创队伍,积极倡导外出能人和大学生返乡创业,推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剪纸艺人王庆权荣获首届中国非物质遗产博览会传承人纪念奖,“苗木繁育带头人”郭永伟被评为枣庄市乡村之星。建设起一支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每年在枣庄职业学院开展科技带头人、农产品网络营销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次,兴城街道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枣庄市工艺美术大师朱雄英开展贫困群众技能培训;刘振海、王广营被评为枣庄市基层农技推广人才,让乡土优秀人才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领路人。
  突出文化传承,培育文明淳朴好乡风。开展文化惠民系列演出,制作文化宣传制品3万多件,开展送戏送电影下乡396场,打造了“红色朗读者”“广场舞”等公益文化品牌,传承核心价值观。实施“乡村记忆”行动,建设杏峪乡村记忆馆一处,挖掘红色革命文化,保护传承好小香城剪纸、井字峪陶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知名品牌。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及新乡贤作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焚烧秸秆等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活动。
  建强基层组织,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集中整顿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选优配强村党支部“领头雁”,成立农村流动人才党支部3个、流动党员党支部3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9家,3名村书记纳入专业化管理,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凸显。将村级治理与推动脱贫攻坚有效衔接,设立扶贫专干34名。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加快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为67个基础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全力打造网格化治理新模式,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和侵害农民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扶贫小产业
脱贫大贡献

  高新区张范街道章源蘑菇种植合作社于2015年12月份在街道大力支持下成立,生产大棚占地6亩,配套设施较全面,年均产量在10到15万斤鲜平菇,带动贫困户3到5人稳定就业。“贫困户有的身患残疾,在这里做一些比较轻松的工作,比如烧锅炉、采蘑菇、扎蘑菇袋子。刚开始50元一天,随着物价增长,现在每天100元。”章源蘑菇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李鹏介绍到。“我都在这干两三年了,通过自己的双手,有了稳定的收入,生活有了保障,感谢章源蘑菇种植合作社,更感谢党、感谢政府能在困难时期帮我们一把。”贫困户鹿守娥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说到。
  同时,养力多乳酸菌项目也是枣庄高新区为加快发展“新六产”而招引建设的乡村产业振兴项目,总投资1.3亿元,占地面积100亩,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完成投产达效后,乳酸菌年产能可达20万吨,预计年产值2.8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350个,带动20多户养殖户及饲料种植户的发展,有效促进张范街道周边农民持续增收,将为高新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2016年以来,高新区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736.4万余元,建成产业项目35个、基础设施类项目1个,实现项目收益329.2万余元、收益覆盖7899人次,产业项目增收成为贫困人口长效脱贫的“压舱石”。
用足“绣花”功夫
助力精准脱贫

  “我帮扶3户贫困户,每一户都不一样,除了在生活上的帮助,更要对心里的帮扶。”兴城街道西石沟第一书记田军说道,田军介绍“作为帮扶干部我们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就装着你,现在生活好了、幸福感强了,老百姓感谢党,也感谢帮扶干部得真情付出”。高新区兴城街道包村科级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共74名,全员下沉村居一线,结对帮扶185户贫困群众,实行“1+N”帮扶责任制,严格按照“四清四准四个一”要求,全面排查185户贫困户脱贫情况,确定重点帮扶对象45户,集中谋划分析、科学商定举措、逐户精准帮扶。结合贫困户脱贫质量巩固提升,街道分别成立内业、施工、保洁三支队伍,由街村两级同步推进、协同整改,织密街村攻坚责任落实“两张网”。通过帮扶责任人自查、党政主要领导包片查、聘请第三方全面查,上级业务部门帮助查等方式,多渠道摸实情、查实底,补短强弱、消除漏项,推动帮扶精准度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兴城街道结对帮扶工作是枣庄高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枣庄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按照全区脱贫攻坚统一安排,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助贫解困行动,搭建起亲农、爱民、扶贫的共建共享桥梁,将“干部结农亲、携手促脱贫”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全区帮扶干部用心用情精准帮扶,成为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米”的重要力量。
  全区党员干部坚决树立起脱贫攻坚“一盘棋”思想和“脱贫攻坚没有局外人”理念,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扶贫助困的具体行动上来。一是坚持帮扶有章。立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将帮扶与工作实际充分结合,制定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责任分工,明确帮扶关系、工作责任和帮扶目标,组成精干帮扶力量,全区360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692户,建立健全结对帮扶即时调整机制,形成制度明确、责任清晰的帮扶网络,推动结对帮扶工作成为常态化。同时,脱贫攻坚以来先后派驻驻村第一书记42人次,发挥资源优势,凝聚起脱贫解困和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坚持率先垂范。区主要负责人同志带头深入贫困户家中走访,查看贫困户居住环境和生活面貌,研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强力推进惠民举措落地见效。“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基层真情帮扶,围绕“四清四准”“四个一”帮扶职责,通过加强沟通、宣讲政策、排忧解困、心理慰藉等多种形式,帮助贫困户改善生活面貌、树立脱贫解困的强大信心。三是坚持管理有方。将党组织建设、党员学习教育与结对帮扶活动充分融合,探索形成“两定一评”机制和结对帮扶“双半”制度,定时间、定措施、评成效,各级帮扶干部围绕要求深入村户、排忧解难。坚持群众主体、因户施策、精准施策,制定印发结对帮扶“二十问”、“十问十答”“致帮扶干部的一封信”等,不断提升帮扶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结合巡察、督导反馈意见,梳理帮扶工作存在问题,明确工作重点,组织开展深化结对帮扶培训,累计培训达460余人次,切实提升帮扶干部理论掌握水平和帮扶落实能力。开展帮扶干部应知应会测评,150余名帮扶干部参加考试。四是坚持用心用情。各级帮扶干部既是党的政策宣讲员、村级发展指导员,又是为民服务办事员、脱贫解困辅导员,通过访农家、交农友、谈农事,“零距离”解决社会矛盾,拉近群众距离,迅速成为贫困群众贴心人,成为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五是强化督导考核。严格落实帮扶干部属地管理,对职务变动需调整帮扶关系的及时调整。采取电话抽查的方式,对帮扶干部责任人落实和群众满意度进行摸底核查。开展“沉一线全覆盖、抓整改促提升”和“村村到、户户到”调研活动,将帮扶责任落实纳入督查内容,通过强化督查监督推动帮扶干部履职尽责。
  枣庄高新区将保障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把扶贫解困作为改进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必要途径,让党员初心永远紧连群众呼声,让使命担当永远紧连民生福祉,为推动建设创新创业创富产业新区打牢民生之基。
高新区多措并举
“兜住”脱贫底线

  今年以来,枣庄高新区以提升脱贫质量为核心,以问题排查整改为主线,以扶贫政策落实核验、贫困户收入核实及各级书记遍访、帮扶干部走访及扶贫干部查访的“两核三访”为抓手,强力推进,确保政策精准落实落地,脱贫质量成效明显,进一步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聚焦“三精三实两提升”,实行开发式与保障性并行的帮扶机制,把“老弱病残幼”作为巩固提升重点对象,及时精准解决重点特困群体生活困难和诉求,571名贫困人口纳入慢性病门诊管理,150余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免费救治。深入开展遍访活动,完善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监测预警和即时帮扶,重点关注因疫因灾、因病因残、因学、因意外等造成生活困难的一般农户,强化分析研判,科学救助帮扶,凝聚合力纾贫解困,切实防返贫、杜绝新致贫。
  围绕“止血+造血”,因户因人精准施策,集中力量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736万元,建成产业项目35个,实现村村有产业,项目收益达329万元,全区924户2096人稳定脱贫,1个市定扶贫重点村稳定退出,绝对贫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开发扶贫专岗734个,带动贫困人口增收204万元。着眼完善基层基础,推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两年行动、镇域路域环境整治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现了村通柏油路、户通硬化路,城镇化质量显著提升,城乡发展不断融合,为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基础。
  “衣食无忧,幼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枣庄高新区以扎扎实实的行动兜住了贫困人口的民生底线。

  张范街道鹿守娥作为富民生产贷受益人口,在章源蘑菇种植合作社参与劳动增收
  兴城街道开展“践行初心、清洁家园、助力脱贫”主题党日暨暖冬志愿服务活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