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优质的资源”
德州深化改革让教育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2020年12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新学校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孩子在这学习真幸福。”“没想到公办幼儿园就开在家门口。”不少百姓对享受到的教育资源拍手称赞。
  近年来,德州市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入推进教体融合,不断强化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做大群众体育、做优学校体育,助推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经过将近两年的建设,德州十中萱蕙校区于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除了常规的操场,全部完善后,特有的室内篮球场和游泳馆也是十中萱蕙校区的一大特色,校区有东、西两座教学楼,今年新报到的学生安排在东教学楼。”德州十中副书记叶建河介绍,学校总用地面积140多亩,为9年一贯制学校,投入使用之后可接收3000名学生,容纳72个教学班,拥有400米标准跑道、室内50米标准游泳馆和室内篮球场。
  与此同时,为效缓解适龄儿童“入学难”的问题,德州市实验小学春晖校区和德开小学双语分校也正式投入使用,新校区在学校管理、教师交流、教育教学、学生活动方面与本部实施多方融合,协助管理,协同发展,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了优质高起点的教育。
  而这只是德州市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侧影。
  近年来,德州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先后投资150多亿元实施解决大班额项目建设、全面改薄和薄弱环节改造工程,建设校舍522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学校1061所;标准化塑胶操场由2015年初的41块增加到1272块;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由2015年的35%到全部化解。
  如今,无论在城市还是乡镇,矗立着红白相间的学校已成为德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
  教师队伍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名师、名校、名校长”培养、“百千万”教师培训、市县校三级名师培养……为建设一批高水平教学团队,德州市打出“组合拳”,先后引进北师大、首师大、中国教科院等团队和名师进行合作教研,开展名师送教、优课展示、教师培训等,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全市共30名齐鲁名师名校长,150余名市级名师,21名特级教师,正在培养的市级名师人选550余名。
  针对教师对职业发展最关心的评“职称”和拿“绩效”问题。德州市出台一系列措施,激发教师队伍活力:稳妥推进校长职级制、教师“县管校聘”改革,490名中小学校长按职级发放薪酬,5个县将校长职级制工资延伸到副校级干部;班主任费提高到600至1000元;连续多年开展最美教师、德州好老师评选,让教师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有名气。
体教融合 落地生根
  教体事业的快速发展,让德州“家门口”的体育运动越来越热,市民不断享受着发展的红利。高标准的全民健身中心、设施先进的游泳中心、集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中心广场等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近日,低于零摄氏度的气温丝毫不能阻挡全民健身的热情,每天清晨天不亮,在德州的大大小小公园里、广场上就开始热闹起来,迎来众多健身的群众。
  改革和探索的背后,是德州市产业快速升级、体教融合迅速发展最好的证明。
  或许数字更有说服力:2020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显示,德州市共有体育场地1.95万个,体育场地面积126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19平方米,比2017年底的1.63平方米有了很大提升。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数达到218.7万人,较2015年增加近20万人。2019年底,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是90.96%。值得一提的是,当年7月,德州启动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目前已开放学校达95所。共有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111所,足球特色幼儿园20所,2019年全市用于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体育活动的经费近1.5亿元。
  此前,“入园难、入园贵”、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体育设施少等“问题清单”成为发展的瓶颈。再回首,德州市教育体育事业已枝繁叶茂,结出累累硕果,以 加大“力度”、充满“温度”的奋进之笔书写了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满意答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