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恩霆
4月13日,德国和日本之间首次外长防长“2+2”会谈举行。德国外长马斯、防长克兰普-卡伦鲍尔与日本外相茂木敏充、防卫相岸信夫进行了线上会谈。由此,德国成为继英国、法国之后,第三个与日本建立“2+2”会谈机制的欧洲国家。
印太地区毫无疑问地成为德日“2+2”会谈的主题,德国外长马斯明确表示,德日应就印太地区局势进行密切的双边对话,以及在安保领域加强联系与合作。为此,今年8月,德国海军将向印太地区派遣“巴伐利亚”号护卫舰穿越南海,计划停靠日本的港口,目前正在就与日本海上自卫队进行联合训练而协调。
在《日本经济新闻》看来,与英法不同,在亚太地区并无海外领土的德国,向该地区派遣军舰实属罕见。德国军舰上一次在南海水域的类似活动还是在2002年。
德国和日本作为二战的发起国和战败国,过去数十年来两国经济、文化等领域关系不断发展,但双方对发展安全和防务关系一直十分谨慎。尤其是持续反思二战历史的德国,对向海外派遣军事力量尤为警惕和谨慎,德国政府曾明确反对美国在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明确拒绝参加2011年的北约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因而,从双边关系互动程度来说,英法这两个欧洲大国和北约欧洲主要盟国与日本的关系,要比德日关系更加全面。而且,随着美国特朗普政府抛出“印太战略”,英法两国近年来不断增加在印太地区的外交活跃度和军事存在。
这种局面正在发生变化。德国去年9月发布印太政策指导文件,明确了德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立场、利益诉求和行动准则,将印太地区定义为德国外交政策的优先事项。文件明确表示,亚洲的经济和政治重要性不断上升,未来的国际秩序将取决于印太地区。
作为德国调整印太外交方略的一部分,近年来德日互动更加积极,并且双方很默契地逐渐打破以往双边关系发展中的禁忌,逐步加强安保领域的合作关系。
今年3月,德日签署军事情报保护协定,从而加强军事情报共享、武器装备采购等防务合作。按德国防长克兰普-卡伦鲍尔的说法,该协定对德日这两个技术大国进行真正有价值的合作至关重要。
早在两年前,德国总理默克尔2019年2月访日期间,就与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就两国签署这一协定达成一致,但过去两年里,双方就此进行了曲折谈判。协定签署后,日本将可以向德国出口所谓防御性武器装备,而德国则可以借此增加对亚太事务的参与。
如今,德日启动“2+2”会谈,补齐了双边关系中的一个短板。日本通过与英法德三个欧洲核心大国建立“2+2”机制,进一步加强日欧关系。同时,包括德国在内,欧洲将因此更多地在印太事务中刷存在感。
“2+2”会谈最早是美国与主要盟友之间建立的外交和安全对话机制,随着地区和国际局势演变,“2+2”会谈逐渐成为美国及其盟友构建区域战略网络的重要基础。
德日等盟友围绕印太议题频繁互动,自然是注重依靠同盟网络和多边行动推进美国全球战略的拜登政府所乐见的。而且,拜登上台后,先是叫停了特朗普任内制定的从德国撤军的计划,进而美国防长奥斯汀在4月13日访德期间宣布,美国将在今年秋天增加500名驻德美军。从撤军1.2万到增兵500人,拜登试图借此稀释过去4年特朗普给美德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
不过,美欧、美德之间的跨大西洋关系裂痕,似乎已经难以弥合。在上月的欧盟视频峰会后,默克尔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尽管欧盟和美国有一些共同的价值观,但这并不意味着双方在所有事情上都一致。类似的说法,法国总统马克龙也曾公开讲过。
这意味着,过去4年欧美关系的经历,更加坚定了以法德为核心的欧盟走外交独立、防务自主的方向。与美国所谓“印太战略”更像是一个搞外交孤立和军事围堵的遏制战略不同,德国的印太政策文件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多个领域。
恐怕,在对“印太战略”的认识上,日益追随美国的日本,与相对冷静的德国还是存在温差的。只是,这并不妨碍德日之间相互借力,以达成自身的利益诉求。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