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话高招”继续“云游大学”
走进山大中心校区,发现山大之变
2021年05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徐玉芹实习生 刘向卓
技术支撑 谢伟伟 吴浩

参观化学实验室
先接受安全科普

  众所周知,化学是山大两个国家级一流学科之一。这次云游山大中心校区,化学实验室自然成了参观首选地。化学实验室由宋其圣教授介绍。他首先详细介绍了山大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历史沿革和学科建设成果,“真正的化学学科的建立是在1926年,我们成立了应用化学系,到现在已经有九十五年的历史,在这九十五年中,化学学科发展非常快,特别是合校之后把化工也融入化学学科,现有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
  进入学院一楼,实验室安全知识展台便映入眼帘,宋教授解释道:“好多考生和家长对化学可能有一些误解,认为化学比较危险,因为很多化学品的确是有毒有害。另外化学反应过程涉及到高温高压,这些东西容易起火、爆炸。但是事故的发生,是因为没有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操作。所以学生进来之后,首先要接受的是化学安全知识,即实验室安全知识。”
  二楼是无机化学实验室,据宋教授介绍,学生在大一就可进入无机化学实验室做实验。学生经过老师指导,可以掌握实验室的基本操作,进一步接触综合实验,包括无机物的制备、分离提纯、定量测定、性质鉴定等,并且他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选课题,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开放实验。
体验中华传统文化
学生用编磬演奏乐曲

  据基地的范丹丹老师介绍,中华传统文化体验基地内设有16个体验教学区和100余个体验教学点,内容包括孔子与中华传统思想、书法绘画、建筑艺术、民俗文化等,涵摄中国人的生活日用、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等不同层面。在古典音乐区,来自山大国际教育学院的2017级本科生王一川敲击演奏了场馆内最大的教具——编磬,并用编磬演奏了一段《大鱼海棠》,为今年的高考生加油。
  在体验了茶道焚香、碑文拓片后,老徐看到了一群正在穿汉服的男生。他们正在上一门体验古代成人礼的通识课,男生举办加冠礼,女生举办及笄礼。范老师介绍,体验馆集文化体验、文化教学和文化传播功能为一体,“这学期我们开设了8个平行班,1个班20人左右,其他校区的同学也有机会选这里的课,他们可以坐校车,跨校区来上课。”
山大考古人
“挖”出一座博物馆

  中心校区的博物馆一共有四个展区,分别是文明之光、东方重镇、邿国寻踪、春华秋实。一进门就是长清月庄的史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出土了磨盘、磨棒等石器及动植物遗存。还有周代遗址仙人台,是长清仙人台邿国贵族墓地集中体现了周礼中的丧葬习俗及礼乐制度。其他还有龙山文化、山大考古老师考古所用的笔记、用具等。
  山大考古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1972年,在早期的考古研究基础上,山东大学开设了考古专业。如今,山大考古系在全国排名前三,历年来考古师生们调查发掘出土的考古资料都是山大博物馆的珍贵馆藏。在山大人看来,博物馆可不仅仅是一个参观的地方,更是山大考古系学生的第二课堂和实践基地。
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迷人与智慧并存

  山大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首批建设的重点实验室之一,已发展成为我国一个由材料学、凝聚态物理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化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支撑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以及上、中、下游紧密衔接的科技成果辐射基地。
  在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桑元华老师介绍了实验室大尺寸优质磷酸二氢钾(KDP)晶体、半导体碳化硅单晶材料、氧化锆纤维、新型激光非线性光学晶体等。在介绍到氧化锆纤维时,桑元华老师举例说,这种纤维如果做成衣物,相比于棉衣更耐高温,在1000多摄氏度环境下保温效果依然很好,自己也不会坏,“这种纤维可以编织、仿制成衣服,比如消防员可以穿这种防护服进行救援作业。”
  据介绍,KDP/DKDP(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氘钾)类晶体是山东大学的晶体名片,是山东大学几代科技工作者近60年的心血结晶。在国际上,山东大学最早提出并应用亚稳相技术生长出DKDP晶体。目前,山东大学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KDP类晶体生长和加工方法。
  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如何帮助考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大学和专业?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老徐话高招”之“云游大学”每期带大家“走”进不同类型高校,帮大家“打探”大学和专业。5月1日,老徐在山东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徐延宝、新闻传播学院2020级本科生张绍凯的陪同下“云游”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带大家了解这座不断发展变化中的百年名校。
  扫码看视频回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