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专业零距离”第十期迎来山大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大信息学院:学科交叉 创新实践育人
2021年05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徐玉芹实习生 刘向卓
技术支撑 谢伟伟 吴浩

基础厚实,学科交叉
创新实践育人

  李德春副院长用“基础厚实”“学科交叉”和“创新实践育人”三个关键词介绍山大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信息学院”)。
  李德春介绍说,山大信息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30年的国立青岛大学物理系。1958年原山东工业大学成立电子系;1960年山东大学成立电子系,1970年成立光学系;2001年三系合并,组建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目前拥有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工程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多年以来,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工程科学家和产业领军人才,刘泽金院士和薛其坤院士分别是光学79级和80级校友。还有像‘中国服务器之父’孙丕恕、海信集团周厚健这样的知名企业家,都出自山大信息学院。”
  第二个关键词“学科交叉”基于新工科建设需要。李院长解释说,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是电子信息类比较传统的领域,现在信息技术要发展,要达到位于科技前沿的目标,不是一个单独学科就能解决的,所以我们的学科需要交叉融合。“比如,信息学院成立的特殊人群大数据研究中心,将信息技术和社会学、经济学、犯罪学以及心理学等等这些社会科学进行交叉融合。光电芯片实验室则融合了光学、电子、通信三个学科,研究并解决光电芯片问题。”他表示,作为一所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山东大学为学院的学科交叉提供了优越条件。
  山大信息学院还坚持创新实践育人。学院开设了三个新工科实验班:崇新学堂,“微纳光电子科学与技术”新工科实验班,以及光电科教融合科创精英班。
  “崇新学堂”每年通过课程组织、创新项目和竞赛在各专业一年级学生中选拔不超过30人,采用“4+2”或“4+3”本硕融通培养模式,实行双导师制和小班化教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培养工程科学家和产业领军人才。
  “微纳光电子科学与技术”新工科实验班以培养学生的光电集成电路设计能力为导向,使学生能够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和集成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当前急需的高端技术。新工科专业设置致力于培养下一代光电子领域所需的具有光学与电子两个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国际竞争力、掌握未来技术和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的“新工科”人才。
  光电科教融合科创精英班,定位面向将来从事在光电方向的科研方面的人才。
  据介绍,崇新学堂面向全校选拔,另外两个班目前在院内选拔,都是在一年级下学期开始。
想学通信电子与光电专业
数理基础很重要

  除了特色化培养,山大信息学院也非常重视对普通班的实践教学。李德春介绍说,“我们的本科教学实验中心有10个专业实验室,学生只要有兴趣,都可以预约进实验室做自己的创新项目。”学生还可以参加竞赛,如电子设计大赛、光电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等,“学院有科创协会,由学生来组织,组织的活动需要老师来配合的时候,老师也会参与进来。”
  据介绍,山大信息学院按“电子信息类(通信电子与光电方向)”大类招生,采用统招的招生形式,每年山东省内和省外招生人数大概各占一半。2020年在山东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40分,招生103人。如果第一步没能进入信息学院,入校后还有两次“零门槛”转专业机会,当然,“零门槛”主要是指转出不设限制,但转入学院会对学生进行相应考核。据介绍,每年通过转专业进入信息学院的学生约有40-50人。
  什么样的考生适合报考信息学院的专业?李德春院长认为,第一要看学生是否有兴趣,要尊重他的意愿。第二,学生在爱动脑思考的基础上,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第三,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学生要有比较厚实的数理基础。“我们学院的专业要求学生必须选考物理。”
  5月1日15:00,“山大专业零距离”第十期开讲,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德春做客“老徐话高招”直播间,详细解读学院本科招生政策,并全面解读了学院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特色。
  山大信息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德春(图右)做客“老徐话高招”。
  扫码看视频回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