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式施行。这两部法律一个侧重于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一个侧重于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是送给全国未成年人的一份重要节日礼物,一起来看看有哪些亮点。
——学校不得占用假期集体补课
线上买各种网课、线下报各类培训班,近年来,跟风补课报班成了令孩子抱怨、家长发愁、老师无奈的现象。为还给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3条规定,学校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学生集体补课,加重其学习负担。此外,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龄前未成年人进行小学课程教育。
——22时后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网游服务
对网络游戏,未成年人保护法第75条规定,国家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要求未成年人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并登录网络游戏。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在每日22时至次日8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平台不得为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开直播
未成年人高价打赏的新闻不时登上热搜。对此,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平台的相关职责做了规定。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此外,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
——学校不得要求家长购买指定商品
近年来,学校要求家长购买指定教辅书籍、文具甚至电子产品的新闻屡见不鲜,孩子的一句“不买不行”,让家长非常无奈。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8条明确,学校、幼儿园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参加商业性活动,不得向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推销或者要求其购买指定的商品和服务。学校、幼儿园不得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为未成年人提供有偿课程辅导。
——学校不得隐瞒严重的欺凌行为
发生在隐秘角落里的欺凌事件,一直是校园之痛。为了守护“少年的你”,防范校园欺凌,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对实施欺凌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当根据欺凌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依法加强管教。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学校应建立预防性侵害未成年人工作制度
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学校、幼儿园应当建立预防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工作制度。对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等违法犯罪行为,学校、幼儿园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
为有效净化校园及其周边市场环境,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9条明确,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烟、酒、彩票销售网点。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彩票或者兑付彩票奖金。 综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