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7个月,云南“北漂”大象回家
沿途未造成人象伤亡,北上原因仍是谜
2021年08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云南北移亚洲象群跨过元江,即将回到原栖息地。 新华社发
     “北漂”的大象们,终于回家了!据云南北移亚洲象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8月8日晚发布的消息,云南北移亚洲象群14只大象已跨越元江,下一步的目的地是普洱市墨江县,这也意味着这些大象在北移17个月后,即将回到属于它们的栖息地。

  >>最新进展
  安全渡过元江,距墨江县最近26公里

  2020年3月,亚洲象群从西双版纳出发。2020年12月17日,象群踏入从未活动过的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停留长达4个月。随后,它们开始一路北上,沿普洱市进入玉溪市。今年6月2日21时55分,象群继续向北迁移,沿玉溪市红塔区春和街道老光箐村北侧前进,进入昆明市晋宁区双河乡。
  自6月2日以来,北移亚洲象安全防范工作指挥部每日出动无人机、应急车辆、渣土车、挖掘机,进行劝返车辆、疏散群众等工作。在投喂象食引导下,象群开始南移。
  8月8日晚,云南北移亚洲象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发布消息,14头北移亚洲象经玉溪市元江县老213国道元江桥安全渡过元江干流,从元江北岸返回南岸,距离普洱市墨江县辖区最近26公里。接下来,指挥部将继续科学引导,保障象群安全,帮助其尽快回归原栖息地。
  据了解,这群亚洲象是大象家族的古老物种,它们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习惯在热带和亚热带的雨林、山地和竹林地区栖息生活。
  但对于象群为何离开栖息地,一路向北?原因众说纷纭。除了地磁暴可能是引发大象北迁的原因外,不适应气候变化、栖息地遭到破坏、食物来源困难等,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直到今日,仍是未解之谜。
  在社会各界看来,亚洲象回到原始的栖息地是最为保护它们种群的一种方式,近30年来亚洲象全球的数量都在不断减少,而我国的亚洲象一直以来都主要生活在云南地区,野生的亚洲象种群数量不减反增,从开始的150头增长到了300头左右,由此可见,原栖息地或许是最为适合它们生存的地方。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北移象群一路逛吃逛喝、欣赏美丽风景,工作人员24小时不停实时监测、追踪提前做好部署,尽可能减少大象与人与城市、村庄的接触。
>>专家解读
  大象加速返乡,与人工积极干预有关

  大象回家为何速度这么快?回家之后他们能否融入环境?还会不会再次“出走”?随着大象将要回家的好消息传来,不少网友也在网上提出了疑问。8月9日,记者联系到了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了解到了“北移象群”回家后可能面临的情况。
  “我认为大象回家速度变快和人工积极的干预有很大关系。”孙全辉表示,从今年3月大象离开保护区后,它们先是向北移动,而后又掉头向南。在这4个月期间,当地政府和野生动物保护部门一直密切监测象群的活动,及时向沿线群众发布预警,同时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引导象群回归自然栖息地。目前看来,这些处置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取得了预期效果,象群也得到了充分保护。
  虽然象群目前还没有回到出发前的保护区,不过象群目前所处的位置更加接近其自然栖息地,这意味着它们面临的人为干扰和生存威胁更少。孙全辉介绍,象群离开前已在保护区生存多年,出走的时间相对较短,应该不会对象群融入原来的生存环境造成影响。
  总体而言,大象离开保护区会面临更多来自人为活动和生存威胁的压力。谈起北移大象这次的“旅行”,孙全辉谈了自己的想法,他表示,与其说象群们经历了一次“旅行”,不如说是“冒险”或“探险”。
  因为大部分时间大象是在赶路,沿途不仅缺乏适宜的栖息环境,还经常遭遇村庄、城镇、道路等人工设施,估计象群很多时候是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中。“如果不从根本上消除影响大象生存的各种威胁因素,不能排除大象再次出走保护区的可能性。”
>>官方回应
  科学规划线路,清除“南归”最大障碍

  今年4月16日,亚洲象群北移进入元江县,于5月11日上午7:30左右渡过元江干流。当时,元江干流处于枯水期,象群渡江当天水流量为73立方米每秒。随着雨季到来,进入7月后,元江进入丰水期,7月、8月平均水流量达到120立方米每秒,最高水流量达628立方米每秒。水流量的剧增,给象群“南回”造成了巨大障碍,成为阻碍象群回家的最大问题。为破解难题、科学帮助北移亚洲象群顺利渡过元江干流,当地有关部门精准采取措施,为象群顺利渡江日夜奋战。
  前线指挥部在象群还没进入元江县境内时,便由指挥部人员、水利部门专家、公路部门、林草部门专家对象群过江点进行勘察调查。短短几天内,指挥部工作人员便步行走完元江县境内76公里的元江河道,并结合象群所在位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为避免象群从水域渡江可能造成的危险和伤亡,最终选择让象群从昆磨公路元江入口收费站附近老213国道老桥桥面渡江。该桥桥梁长151.62米,宽7米,高度14.6米。
  为帮助引导象群移动至渡江点。前线指挥部根据象群从石屏县进入元江县所在位置,派出工作组深入踏勘,确定了东、中、西三条线路。元江县委、县政府共投入车辆2844辆次,投入人力6673人次,加强对线路的围堵封控和投食引导。在这一过程中,象群无数次偏移既定线路,但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奋战13天12夜后,象群顺利到达渡江点,并顺利渡过元江。
  云南省、市、县指挥部合并办公,下沉一线,24小时值班值守和监测预警,做到及时发出预警、及时围堵封控、及时疏散群众。在省、市指挥部的指导下,元江县发动乡镇、村组干部入家入户进行深入细致宣传,对象群经过的2个乡镇(街道)18村(社区)7.3万余人进行安全宣传和告知,提前排查安全隐患。在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工作和当地群众的积极配合下,实现了人象安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