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不干事,咱丢不起那人
泗水这个服务队驻村帮扶,让村子“有里子、有面子”
2021年08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人物
B02
新闻
找记者 上壹点
2021年8月10日 星期二 编辑:孔媛媛 组版:曾彦红 校对:褚思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从伟 康岩
  “如果来这里帮扶是为了‘镀金’不干事,那就有违初心,咱可丢不起那人。”驻村两年来,泗水县泉林镇乡村振兴服务队10名队员扎根乡村,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14个帮扶村,在这支队伍的带动下变了模样。
  泗水县泉林镇乡村振兴服务队员们商量对策。
  提神提气
软弱涣散村的奖牌多了

  “你看看,这个是村庄进步奖的奖牌,这个是省级卫生村的奖牌,村党支部还被评为五星级党支部。”8月5日,泗水县泉林镇余粮庄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党支部书记廉加平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展示村里这两年获得的荣誉,言语间满是自豪感。“这些荣誉的取得离不开咱泉林镇乡村振兴服务队。”
  廉加平说,两年前,余粮庄村是典型的软弱涣散村,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积极性不高,“当时开个会,喊好几趟都喊不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有村级班子强大了,才能带领村民们走上发家致富路。”来自济宁市委党校的岳喜信是服务队队长,帮扶余粮庄村。从来到村里的第一天起,岳喜信就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上。
  村委会办公条件落后,冬天一刮风就四处漏风,岳喜信用帮扶资金建设了宽敞明亮的党群服务中心,配备了崭新的桌椅、电脑等办公设备。搬进了崭新的办公场所,以往“半个月都不去一趟办公室”的廉加平精气神提起来了,“这么好的办公环境,看着就提气。”
  硬件设施起来了,岳喜信就开始在“软件”上进行提升。岳喜信组织村干部、老党员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和每月主题党日制度,外出开展主题教育和观摩学习,提升党性修养,开阔眼界思路,潜移默化中开阔村干部思路眼界、唤醒干事创业热情。“大家心越来越齐了,想把村子发展起来的劲头越来越足了。”廉加平说。
  跟余粮庄村一样,还有后尤村等14个帮扶村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手把手地教,肩并肩地干,泉林镇10名乡村振兴服务队队员们,像是师傅带徒弟,依托所在乡镇党委的支持,甘做“梯子”和“影子”,让帮扶村两委在干事创业中得到锻炼。“两年来帮扶村共培养43名入党积极分子,42名后备人才和干部,发展了12名中共党员,通过示范引领、工作锻炼等方式,开阔村干部思路眼界、唤醒干事创业热情,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岳喜信欣慰地说。
通水修路
他们关切的就是咱做的

  衣食住行,老百姓过日子头等大事。驻村队员们走村入户,一步一个脚印地了解村情民意。入村一圈聊下来,村民们最大的盼望就是“吃水和修路”。这样的期盼,队员们在各自帮包村不止一次听到,其中后尤村的村民们更为强烈。村民们关切的就是服务队员要做的。
  正值晌午,后尤村村民王宝美家的厨房里飘出阵阵饭香,院内的花花草草在雨后的滋润下显得生机盎然。“以前接一趟水不容易,都不舍得给花花草草浇水。”说起当初的“吃水难”,王宝美仍历历在目。家虽然有自备井,但井水苦涩,只能用来洗洗刷刷,根本不能饮用做饭。像他们家这种情况的还有很多,村里一直没通自来水,村民都是打自备浅井吃水,但很多村民家的水都是“碱水”“苦水”,不好喝。
  为了后尤村早日接通自来水,柳伟马不停蹄地协调县水务局和镇政府,在他的积极争取下,县水务局答应免费提供全部材料并支付部分施工费,其他费用由镇政府担负。短短一周,群众没花一分钱,自来水管道就铺到了家,村民再也不用吃“苦水”了。
  说话间,邻居王大娘走了进来,指着通往自己家门口的水泥路说,这也是柳伟给修的。王大娘说,以前这条小路是土路,一下雨就踩着泥巴进出门,夏天雨水大的时候,都蹚水出门,“我本来腿脚就不好,阴天下雨能不出门就不出门。”
  去年5月,柳伟又争取资金修了通往各家各户的水泥路,在空闲地上建了个健身广场,添置了一些健身器材,村民们有了聊天健身的地方,脸上幸福的笑容多了起来。
鼓起腰包
为村民多开“致富良方”

  “这两天就去镇上的供电所把钱领回来。”廉加平说,村里光伏发电的收益不少了。村集体账户每个月都有“进账”。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服务队员们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虽然设施大棚、养殖、加工、观光农业等项目利润可观,但对经营管理者要求较高,帮扶村留守人口老弱病残居多,能参与经营者少之又少。而光伏电站项目对劳动力要求低,具有一次投资、长期收益等优点。后尤村闲置宅基地较多,为增加村民及村集体收入,在广泛征集村干部和村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岳喜信带领队员们利用这些闲置土地发展光伏发电项目。
  说干就干,2019年一年的时间,82KW的余粮庄村光伏电站建成并网发电,一度电能卖到4毛钱,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4万余元、26KW的后尤村光伏电站每年可直接增加村集体收入近2万元,村民利用闲置的宅基地每年也有1000元的租金,能持续收益25年。村民纷纷点赞:“光伏项目真是好,晒着太阳点钞票!”
  尝到产业振兴甜头的还有该镇东泽沟铺村。在村东头的泗水县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一座座大棚一字排开。“就是在这除除草剪剪枝,一天能挣70块钱,一个月能挣2000多块钱。”陈业录说,自从来到基地后,不但学到了先进的种植技术,还有了稳定的收入。他说,最多的时候有60多人在这打工。
  “如果来这里帮扶是为了‘镀金’不干事,那就有违初心,咱可丢不起那人。”两年来,服务队队员们真心为村民办实事,村里人也不把他们当外人了。“蒸了包子、煮了饺子,非得拉着你去尝尝,那股热乎劲都能把你衣服拽破。”岳喜信与队员们都婉拒。有时确实碍不过去,只能逢年过节或者有个头疼脑热的时候,买点牛奶、点心上家里去坐坐,一是探望,再就是还上人情账。

提前近一月,古槐路部分路段主车道通车 路好了,居民出行更畅通
  本报济宁8月9日讯(记者 郭纪轩) 古槐路交通疏解项目于近日获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古槐路太白楼路至环城北路段实现主车道通车,比预期提前了近一个月。
  8月4日上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古槐路与太白楼中路交汇处看到,在崭新透亮的柏油路上,交通标线已施划完毕,在部分路段,以济宁市花“荷花”作为点缀的白色护栏也已在部分路段安装到位,双向六车道的宽阔路面上车辆有序通行。古槐路,这条长久以来济宁老城区重要的南北向交通干道,即将迎来全新的蜕变。
  “自开工以来,我们项目部全力推进工程建设,压茬推进、流水作业,昼夜饱和式、轮班施工,严把工程质量,以确保高质量提前完成建设目标。”古槐路交通疏解项目现场负责人郑义介绍,古槐路两侧医院、学校、居民区密集,交通疏导压力较大,保障工程快速推进是该项目的一大重点。
  古槐路交通疏解项目南起太白楼路,北至金宇路,全长2.86公里,道路红线40米至48米。道路分幅形式以双向六车道为主,其中金宇路至常青路段为双向八车道,西门大街至附院入口段为双向7车道,西侧包括一条济医附院专用通道,向外为分隔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道路升级改造后将极大缓解中心城区道路拥堵、提高居民出行效率,进一步完善济宁市中心城区的骨架路网结构。
  “本来预计装修工期和道路改造差不多,没想到我们还慢了一步。”古槐路附近商户周先生坦言,今年年初,在得知古槐路即将改造升级的消息后,他便联系了装修公司,准备在改造期内也将自己店铺“升级”一下,但道路的提前通车却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道路改造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毕竟路好了,人流量也会大一些。”
  目前,古槐路环城北路至金宇路路段沥青铺设工作和标线施划工作正在同步推进当中,近几日也将实现主车道通车,同时进行雨污分流管道的衔接工作。预计9月底升级路段将实现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升级完成,10月底前将根据气候状况适时进行绿化施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