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奋进正当时
——荣成市基层学校改革动态展(四)
2021年08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荣成市蜊江小学:成长有恒,让每个生命自由舒展
  荣成市蜊江小学始终秉承“成长有恒,让每个生命自由舒展”办学理念,坚持“为了人性的善好,为了生命的舒展”共同愿景,凝练出“成长教育”的办学特色。
擦亮“成长教育”特色品牌
  随着品牌学校建设的深入推进,学校“成长体验”课程结构也不断趋于完善。在“成长有恒,让每一个生命自由舒展”教育主张的引领下,围绕“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成长”的课程理念,形成了以“五小”成长课程群落为中心的成长特色课程。“小公民绳舞飞扬”“小公民玩科创”成长嘉年华活动、雪地足球、“跟着小众做实验”等系列活动吸引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
推进“成长党建”示范引领
  按照“党建+队建”的思路,围绕“成长蜊小,红心向党”的主题,深化学校成长特色印记,打造红色教育品牌。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百年党史微讲堂”专场中,结合“成长信用货币”,200余名学生成功兑换到入场券;借力“红领巾宣讲团”,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在校内讲述全国文明校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在校外讲述郭永怀、抗战老兵等家乡英雄,组织参与红色教育基地邀请“五老”进校园讲述红色故事;荣获山东省“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承担威海市“红色教育进课堂”实验校工作。
提升“成长教师”队伍建设
  构建教师梯队成长共同体。成立研发课程中心、教学中心、学生服务中心,助力教师各展其能;借鉴校长外出学习经验,组织不同层面的教师论坛、交流活动,教师全员展示“我的教学主张”,青年教师展示“成长说”;做好“清单式”的按需培训。做实教科研工作。聚焦以赛促学、以学促研,开展不同主题的赛课和以团队形式展示的说课、课堂教学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主题月活动,注重做好师德师风教育。
关注“成长学子”素养提升
  开发特色体验课程。围绕“小公民成长教育”,确定每月一主题,整合习惯课程、活动课程、仪式课程、节日课程、一日习惯课程等序列化成长课程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活动课程,都能在体验中得到成长;开展多样社团活动。基于“小使者”“小院士”“小达人”“小健将”“小创客”五大课程群,充分挖掘教师自身优势,盘活校内资源,通过师生双向选择,现已有60名教师成功申报52个社团,全校师生覆盖率达100%社团特色课程展示活动迎接百余人次入校观摩,被山东教育卫视等媒体报道。
(车宇)

  荣成市第十四中学在“为每个孩子的美好人生奠基”办学理念引领之下,学校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础上,依托特色课程,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在素质教育推进、优化育人环境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助力学生自主成长。
诚信少年:信用管理助提升
  学校将“深化‘信用+主题’全域化育人模式”列入学校重点工作,先后开展“信用+习惯养成”“信用+全民读书”“信用+感恩教育”“信用+社区服务”等系列活动。通过校内主题班会和社区主题教育文明实践活动,共同提升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合校内学生信用管理模式,学校实施“5+3+2”的信用评价体系,扎实有效地将“学校、社区、家庭”三者教育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学生“校内优秀、社区优秀、家庭优秀”的三优培养目标。
  半年来,信用管理主题活动校内开展了6次,社区主题教育文明实践活动参与人数达到560人次,进一步规范了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的文明行为,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评价网络。
阳光少年:多彩活动伴成长
  重视自信教育。学科教学采用师友互助学习模式,由学生担任小讲师,每天课前3分钟,在班级做主题演讲;每周一升旗仪式,学生在校级层面脱稿进行国旗下讲话;通过常规活动与艺术节、运动会、诗词大会等多彩文体活动相结合,提升学生自信心,提振精气神。
  培养劳动能力。将劳动教育可视化、立体化,建立劳动实践基地,丰富学生劳动体验课程,带动学生在劳动中体验乐、播撒爱、创造美。学校还将劳动课程延伸到学科、家庭、社会实践和社区,落实劳动教育任务清单,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态度,养成劳动习惯。
  完善评价机制。学校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从德、智、体、美、劳和志愿服务六个方面,形成周福星、月福娃、学期福星少年的梯度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
才艺少年:特色课程促发展
  学校打特色社团课程,构建特色文化,成立“福禄”社团、“巧手剪明天”剪纸社团、“百变巧手”面塑社团、“幸福结”社团等特色鲜明的学生社团。
  “福禄”社团学生根据葫芦的大小、形状等特点,进行烙画葫芦、彩绘葫芦的创作;“巧手剪明天”剪纸社团在传统剪纸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探索了更适合中小学生的剪纸活动模式。各社团在项目化实践活动中给予学生丰富多元而又有纵深度的体验,提高了学生对艺术的感知、欣赏能力与创作能力。目前,师生共完成童心向党、二十四节气、五十六个民族人物形象、四大名著等十余套250余件剪纸作品、30余件宫灯作品,多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荣成市第十四中学将站在新的起点上夯基提能助管理提升、由点到面促特色创建,同心协力,锐意进取,向更远的彼岸扬帆起航!
(杨雷于 赵昱 肖翠玉)

荣成市第十五中学:勤读立耕谋发展,立己达人谱新篇
  荣成市第十五中学创建于1959年,2013年成立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21年成为荣成市第十五中学(荣成益海学校),在荣成市教育和体育局推进的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十五中人以敢于争先、勇争潮头的气魄一直走在改革的最前沿。他们重点在一体化管理、高效教学、特色发展、书香校园四个方面聚焦发力。
一体化管理,助推全面发展
  一体化管理必须具备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和班主任队伍。学校通过“三带两勤两提升”使干部队伍快速成长。带头学习、带头深入一线课堂搞教研、带头落实执行各项制度;勤于工作、勤于反思;校内管理提升一个档次、分管工作督导考核提升10%。
有效教学,成就精彩课堂
  立足课堂,抓实常规。初步建立“五步十环”的课堂模式。四个关注抓落实:关注课前精备,关注课堂效率,关注课后延伸,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针对小班化教学,低年级采用班内分层走位,高年级实现分层走班教学。学生按两人结合分组,师友互助合作学习,激发学习积极性。
  夯实教研,打造名师。根据小学区师资特点,每周一次主题教研采取“学科+名团队”的方式进行,不同学科教师在一起教研,侧重于解决教学中的困惑点和薄弱点,以此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专家型教师队伍。
特色创建,筑牢人生根基
  荣成市第十五中学的耕读特色教育以“实践”为主线,重点围绕如何把耕和“读”从纸面搬到生活实践中去。完善了“春耕—夏长—秋收—冬享”的“耕读四季”特色课程和系列活动,形成劳动教育链。学校通过春夏秋冬四个时段,拓展校内、校外、家庭三个空间,开设农事劳作、劳动创意、美好生活三类课程。
书声朗朗,开启人生梦想
  学校建立慧静书吧、学生图书超市,定期组织购书、赠书、漂流等活动。开展“每天一诗”诵读和“每周一得”讲书会,举办了“耕读传家”演讲、现场作文、创意书签制作、好书推介、课本剧表演等一系列活动。
  经过几年来师生的不懈努力,学生在素养、能力、个性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十五中“耕读劳动教育”做法在山东教育电视台、省级刊物等媒体宣传。
(宁海波)

荣成市第二十中学: 改革创新风帆劲,奋发有为正当时
  荣成市第二十中学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创特色鲜明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教育目标。近年来,学校积极转变发展思维,利用学校自身优势,着眼于“小”,致力于“精”,积极落实减负增效,丰富育人路径,努力探索小规模学校办学新样态。
减负增效
在体育作业上下功夫

  学校的“减负增效”绝非一纸空谈,主要从三方面着手。推行体育家庭作业,消除阳光体育在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无形边界,以此作为解决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突破口,减少“小胖墩”“小眼镜”,为学生视力保护以及体质提升提供有益的探索。鼓励“亲子运动”,父母与孩子共同参与体育锻炼既是亲子交流的过程,也是孩子体育锻炼兴趣培养的过程。家长是学生完成作业的监护人,家长的参与也能够让学生得到额外的奖励分数。探索“私人定制”,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提出“膳食建议”供家长参考,同时,教师会根据学生对某一运动项目的掌握情况,开出定制的“运动处方”,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锻炼,在小学阶段给学生真正打好一个强健体魄、内心阳光自信的胚子。
创新实践
推动家庭实验室建设

  孩子的观察力、执行力、创造力不可或缺,学校倡导孩子在家里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在角落中摆上喜欢研究的东西,然后做喜欢的研究,组成最简单的家庭实验室。学校为孩子提供实验盒,利用初中撤并留下的理化生实验器材,挑选适合孩子操作的器材组箱,为孩子进行科学探究做好了物质保障,避免给家庭带来过重的经济负担,赢得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在教师指导下,孩子在他们的家庭实验室里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实验梦想,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实验室里进行各种自主的科学活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提高睡眠质量
由“趴着睡”改为“躺着睡”

  为了让学生在学校能够休息好,二十中进行“午休”改革尝试。学校因地制宜,将空置教室改为午休寝室,使学生的午休由“趴着睡”改为“躺着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睡眠质量。校园“午休课”的设置,不仅仅是让孩子们睡得好、睡得舒适,同时也能帮助孩子们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作息习惯。学校还将文明礼仪课程融入“午休课”中,从午休前的准备、午休时的规范,再到午休后的内务整理,仪容仪表整理,帮助学生养成懂规则、知礼仪、善自理、能互助的良好习惯。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注重培养孩子健全而又自信的人格,荣成市第二十中学的老师们一直在努力着……
(颜晓囡)

荣成市第二十一中学: “行美”教育,让每个生命焕发青春的活力
  荣成市第二十一中学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奋进、继承与创新,学校逐步形成了“行美”教育办学特色,秉承“一个不能少,个个都重要,人人有潜能,个个能成才”的育人宗旨,以“培养德才双馨的行美学子”为育人目标,全力打造“向美而行,以行成美”的教育文化场。
“行”之有美,润物无声
构建“行美”教育立体育人环境

  学校以绿色为主基调,不断进行校园景致升级,做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给学生提供了优质美丽的学习环境。
  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开发“行美研学”课程。在全国文明村-地宝圈村建立新文明实践基地,在海洋学院、固废物处理场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到博物馆、郭永怀纪念馆、龙山革命纪念馆、郭永怀故居体验红色教育等等,立体式的育人环境,让荣成市二十一中学子始终浸润在充满“行美能量”的强大文化场里。
开发实施“行美”教育课程群
  学校开发了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学会感恩、良习养成等八个序列的德育课程,将“行美”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科技艺术节、体育节等作为德育课程实施的载体。
  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又开发了“艺体课程”、“拓展课程”、“探究课程”、“劳动实践课程”四大特色课程群。
打造“行美”教育高效课堂
  每周由分管领导、教研组长主持主题教研活动,着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让教师们在思维的激情碰撞中享受着专业提升之美。
推行“行美”教育多元评价
  学校将阶段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把诚信教育内容纳入评价体系,建立“好习惯养成日评周结”的评价机制,实施自我管理、班级评价和学生会管理评价。
“美”之有行,厚积薄发
  “行美教育”蕴含积极的时代精神,学校师生人人争做最美的自己。教师专业水平显著提升,涌现出威海市级四名工程两人次,威海市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四人次,荣获县市级以上优质课、优课一百余节,发表省级以上论文八十余篇。学校美誉度不断提升,办学经验先后在新华网、信用中国、山东省教育电视台等媒介报道推广。学校先后被授予“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二十余项省市级荣誉称号。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下步,学校会凝心聚力,将行美特色教育向更高更深处发展,为教育发展添上一份薪火,传递一份力量。
(董建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